农村信用社后改革时代面临八大挑战
2008-04-23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随着农村信用社新一轮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扶持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效应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认购的人行专项票据一旦兑付,信用社可用资金头寸将巨幅增长。面对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和自身发展的良好预期,农村信用社如果不从管理上下功夫,从机制上求创新,改革必将是老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中央政府“花钱买机制”的初衷也会落空。因此,应充分意识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后潜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后改革时代至少有八大挑战不容忽视。

  一、抢占资金市场份额面临机制创新乏力的挑战。目前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的手段、机制与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突出表现在“三个落后”:一是组织资金的方式落后。目前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的手段主要靠员工打“全民战争”,即停留在传统的依靠亲朋好友和上门服务的方式组织资金。一个营业网点如果一个揽储能手被调动,其所在社的储蓄存款余额随之大幅下降。二是组织资金的手段落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和不可缺少的,行业竞争只会愈来愈激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精品”网点战略,将农村基层营业网点进行了撤并,加大了对城区营业网点的投入,更新了设备,转换了机制,增设了服务项目和范围,给本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城区信用社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同时农村社也没有因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而受益。汇路不畅、服务滞后,使大量外出务工收入被邮政储蓄“绿卡”卡住,大量邮政储蓄网点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当地信用社储蓄存款水平。三是组织资金的机制落后。目前,省、市、县三级农村信用社都没有设立管理、指导、考核组织资金的专门机构,而是由其他科室附带管理。反观国有商业银行,不但从上至下设有专门的组织资金部门,而且还在基层营业网点推行了客户经理制。一方面抢占资金份额是信用社必须坚持的政策,另一个方面,机制创新缺乏活力,无疑给信用社一个重大挑战。

  二、争取黄金客户面临防范风险能力弱的挑战。农村信用社改革后,对黄金客户的竞争与信贷资金风险防范的矛盾将尤为突出。一方面要通过扩大信贷市场份额,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另一方面又要规避风险,防范信贷资金损失。因此,对改革后的信贷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是优良信贷载体竞争更趋激烈,因为有项目、利率、期限的优势,绝大多数优良黄金客户都乐意在国有商业银行开户;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以信用卡为手段,取代了逐笔核贷的传统模式,将信贷服务渗透到各类群体,特别是高中收入消费群体,抢占了极具发展前景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三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品牌这一“亮点工程”由于农业保险的滞后、农户个体抗灾害能力弱等原因,使“亮点不亮”,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发展中间业务面临自身业务经营的单一性的挑战。目前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格局是“一贷独大”,表现在收入结构上就是贷款利息收入占到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的95%以上。从金融企业发展出发,这种现状不利于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分散。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新业务收入占比虽然与国外银行业有很大距离,但毕竟提前迈出了第一步,开拓了新的经营领域,如信贷租赁、网上资金交易、财产保管、个人储蓄收取年费等等。而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营的单一性局面有待改善。

  四、处置坏账面临资产保全难度大的挑战。巨额的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历年经营管理不善和历史原因形成的经营包袱,严重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按照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规定,农村信用社通过申请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置换以2002年报表为准的不良贷款余额的50%,这项政策无疑减轻了信用社经营包袱,但是剩下的50%也不容忽视,清收保全的难度将更大。其一,贷款多数已超过了法律诉讼时效,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保全。其二,借款对象主要是原乡镇村企业和老村组,基本上厂垮人散、村组分分合合,难以找到债务人。其三,由于原来内部管理不健全,贷款发放责任不明,管理责任难追究。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