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第一编第五章
2008-04-05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

学习目的和要求: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内容和伟大历史意义,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重点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事物由小变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作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专门术语,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转型的进步过程,与“现代化”一词同义。

1.发展观的含义

所谓发展观,即是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进一步说,即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会有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所谓科学发展观,即是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观点和主张。发展前面之所以要加上科学,本身就说明发展有可能是多样的发展,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是也可能存在着不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对发展的一种理性认识,是指导发展的一种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一种把握。对于一种发展观是否科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个方面是看它所依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是科学;第二个方面是看它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不是正确;第三个方面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实践的要求。从第一个方面来说,所谓的发展观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上的体现,我们说的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全面社会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从第二个方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总结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而且也总结了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认识的基础。从第三个方面来看,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有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并且深化了对发展的内涵、要义、本质等问题的认识。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对人类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形成了有关发展问题的系统而丰富的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发展问题即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和战略思想,并努力探索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等一系列的观点和主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两手抓”等观点和主张,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形势,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要求,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内涵在深化。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探索中国的发展问题,逐步形成和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要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