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政治热点讲解:收入分配制度问题
2008-01-31来源:金路 中心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只承认人们的劳动差别及由此产生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和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把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不是由单一的分配方式构成,而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第二,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第三,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第四,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人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四、目前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主要原因(重点)

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判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主要有: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终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帮助社会成员特别是下岗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使他们拥有参与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发展需要。

五、收入分配调节和社会公平(重点)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时说:“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温家宝同志提出的 “船队说”从中国发展的现实状况、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当今中国发展进程中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和辩证关系。

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公平首先体现在机会的均等上,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其次,公平表现在规则的平等上,即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遵循同样的标准和规则。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的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或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有相互矛盾的方面,也有相互统一的方面,过分地强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进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六、初次收入分配中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十七大报告新提法)

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当前的初次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和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来解决。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第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实现“劳资两利”。第三,打破不合理的垄断,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七、如何看待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新阶层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他们一方面主要从事科技、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复杂劳动,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又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社会主义财富创造,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无论哪种形式,只要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造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新阶层的财产,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怎样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