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基层政法定向招录考试《文化综合》政治—物质运动规律
2010-06-25来源:

第一节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意识同人一样,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地球这个物质自然界中,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社会的产物。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因而也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劳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一方面,劳动不是个别人的孤立行为,它是许多人的集体协作;另一方面,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了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正是在这种联系和关系下,才有了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才形成人类社会。而意识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分别从意识的物质基础和内容两个方面揭示了意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观点充分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没有人脑,就不会有人脑的功能;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无所谓反映。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特性,而是从意识的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辩证统一中去把握意识,既同夸大意识主观特性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又同把意识当作大脑“分泌物”、混淆物质与意识界限的庸俗唯物主义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与此同时,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践。意识本身只是精神、思想、观念等,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实在的力量,也不能实现什么。所以,人们常说:思想、精神、理论是苍白的。思想、理论、精神只有掌握了群众,变成指导群众的实践,才能显示它的巨大威力,它自己也才能得到实现。马克思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就是说,意识本身只是一种精神力量,要把它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为实践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对象化的过程,也就是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符合于主观目的、愿望的改变的过程。正因如此,我们说,实践是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人类历史上的各种哲学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在历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三个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其特点是把世界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如水、火、气或细小的原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常常还具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一切皆变、有生有灭。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是肤浅直观的,没有科学根据;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的,具有自发的性质。

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欧洲,它产生于6~17世纪,在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思想,在自然科学实证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继承了古代和近代唯物主义的优秀思想,又克服了它们的严重缺陷,正确揭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和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精神的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事物的独立存在,必然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把本来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精神实体——客观精神(如理念、宇宙精神等),并认为这种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或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产生的。这种客观精神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匕帝的代名词。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