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药理学第七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
2014-08-14来源:

【体内过程】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临床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产物。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由于克服了酸不稳定性,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和组织细胞内药物浓度均增加。第三代的泰利霉素对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达57%。

【药理作用】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

1.链球菌感染:治疗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猩红热、蜂窝织炎。防止化脓性并发症的发生,也可抑制抗链球菌抗体的形成。

2.军团菌病:治疗嗜肺军团菌、麦克达德军团菌或其他军团菌引起的肺炎及社区获得性肺炎。

3.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可用于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眼部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感染;衣原体属和支原体属所致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棒状杆菌属感染:红霉素能根除白喉杆菌,有效改善急、慢性白喉带菌者状况,在成年人有效率可达90%。但不能改变白喉杆菌急性感染进程。

5.其他:本类药物替代青霉素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感染患者。可用于治疗隐孢子虫病以,及弓形体病。也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低毒性,一般很少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

口服红霉素偶尔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第二代大环内酯类的发生率较红霉素明显降低。较少引起胃肠道反应。

2.肝损害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可引起胆汁郁积性肝炎,酯化物的发生率可高达40%。肝损害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成人较多。肝功能不良者禁用红霉素。

3.变态反应偶见药物热、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二重感染长期、大量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致菌群失调,出现舌炎、口角炎、伪膜性肠炎等。

5.其他剂量过高(>4g/d)、用药过长(>2周)、老年肾功能不良者会引起耳毒性,以耳聋多见;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易致心脏毒性。

更多信息请查看医学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