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第一编第五章科学发展观
2010-06-12来源:

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容、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伟大历史意义,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事物由小变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作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专门术语,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转型的进步过程,与“现代化”

一词同义。

(一)发展观的含义

所谓发展观,即是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进一步说,即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会有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所谓科学发展观,即是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观点和主张。发展前面之所以要加上科学,本身就说明发展有可能是多样的发展,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是也可能存在着不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对发展的一种理性认识,是指导发展的一种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一种把握。对于一种发展观是否科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个方面是看它所依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是科学;第二个方面是看它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不是正确;第三个方面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实践的要求。从第一个方面来说,所谓的发展观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上的体现,我们说的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全面社会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从第二个方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总结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而且也总结了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认识的基础。从第三个方面来看,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成果。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五个统筹”的内涵和实质

统筹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发展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五个统筹”的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统筹兼顾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2.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等方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转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应当从全国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全国现代化等大视角来认识“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人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三)统筹区域发展,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东、中、西部地区都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城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倔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人口数量适度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做到:(1)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罔策;(2)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4)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6)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7)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8)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外的协调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追求“双赢,,局面,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既要敢于扩大开放,又要善于保护自己,在扩大开放中注意维护我国企业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