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最易混淆知识点需要谨记
2014-05-21来源:

一、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病毒性脑膜炎: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为主。

3.结核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增高为主。

二、心梗化验:

1.心肌梗死起病6小时内增高的化验:(2PK(肌酸磷酸激酶)。

2.增高3~6日降至正常的心梗化验:GOT(也称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3.增高1~2周内恢复正常的心梗化验:LDH(乳酸脱氢酶)。

4.增高可持续1~3周的心梗化验:白细胞计数。

三、神经:

1.脑出血: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常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发作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增高。可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CT示高密度影。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

2.脑血栓形成: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安静状态下起病,大多无头痛和呕吐。意识正常或轻度障碍。CT示低密度影。

3.脑栓塞:栓子常来源于心脏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附壁血栓。多无前驱症状。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有颈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4.视神经病损表现:同侧单眼盲;视交叉:双颞侧盲;视束:双侧视野同向偏盲;颞叶视辐射。

5.双侧同向上象限盲辐射为: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6.内囊病变表现为三偏。

7.下运动N元瘫痪的特点:弛缓性瘫。

8.周围性瘫痪的肌张力改变特点是:肌张力减低。

9.锥体束损害的反射改变: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10.鉴别中枢性和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体征是:前者有病理反射Babinski征。

11.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双上肢周围性瘫痪,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12.双侧旁中央小叶及其附近中央前后回受损引起痉挛性截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及尿潴留。

13.当C5一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可出现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

14.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出现在起病后第3周。

15.诊断脑梗死做头部CT阳性率最高是在发病48小时以后。

16.大脑中动脉闭塞最易导致偏瘫,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闭塞可引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17.一侧戏曲内动脉闭塞,可无临床症状是因为正常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18.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是:壳核及其附近,常见诱因是情绪激动、活动用力。

19.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最重要的是:控制脑水肿。

20.震颤麻痹见于黑质C变性。

21.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常与胸腺肥大或胸腺瘤并存。

22.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最大的区别点是有无局灶性定位体征,脑出血为脑实质损害,表现为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

23.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危象,一但发生危象,首先应做腾喜龙试验或新期的明试验,判断是什么危象,症状缓解为肌无力危象,病情加重为胆碱能危象,无反应为反拗危象。

24.上运动N元瘫痪特点为:瘫痪肌肉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瘫痪肌肉无萎缩,但可产生废用性萎缩。

25.急性脊髓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为:①病变节段以下运动障碍,呈中枢性瘫痪;②传导束样感觉障碍;③自主N功能障碍。

26.脑栓塞的防治最重要的是病因治疗。

27.抗抑郁药起效时间为服药后14~21天。

更多信息请查看医学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