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各专业介绍
2014-05-12来源:东南大学网

人文学院

学院概况

人文学院是东南大学唯一一个拥有“长江学者”的文科院系,拥有优良的办学资源和优美的办学环境,办公大楼坐落在新校区九龙湖畔,有8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建有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高级国际学术活动室、文科实验中心、语音室、即时实播论文答辩室、档案室、体育训练中心等一系列较完备的教学实验设施,学院图书馆面积近千平方米,藏书 6万余册。学院十分重视本科学生培养,注重学科基础教育和平台课教学,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2002—201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人文学院学生获得过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及三等奖以上的好成绩。至2011年,人文学院已培养本科生2600余人,培养研究生2100余人,有一千多位厅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受党和政府委派在学院接受过两年以上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另有更多毕业生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教育和学术领域的高级专家与领军人物。

学科设置

人文学院现有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拥有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伦理学省级重点学科;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等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哲学与科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旅游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医学人文系、社会学系和 MPA研究中心。

科研情况

学院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家“985”工程项目支持下,创建了“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获得国家700余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化部及省级科研项目 114项,获“211”、“985”工程资助的经费总额超过千万;近五年来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 130余部,发表论文 890余篇。学院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国家社科奖及省部级奖。

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有教职人员 63人,其中专任教师 53人,教授 19人,副教授 17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江苏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名。

国际交流

目前人文学院已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建立本、硕、博生的联合培养制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居于全校前列。我院与美、英、德、澳、韩、日、俄罗斯等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大学、文化艺术界有着广泛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每年都有本科生赴香港、台湾等地交流、研学。我院还引进大批海外留学的博士,每年派出青年教师赴海外交流深造,成立“人文学院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该协会举办的系列人文讲座在全校有很大的影响。

本科专业设置

人文科学试验班人文学院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哲学等 5 个专业,学制为四年。

2011 年,以上 5 个专业实行按“人文科学试验班”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学生入学后,在学院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并结合对专业的了解,依据学生的专业志愿、在校学习成绩和学院 5 个专业的容量,经双向选择进入专业学习。

人文科学试验班是东南大学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人才而设置的人文社科精英培养模式。

培养理念

人文科学试验班将荟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内外的优质师资,贯彻“物理、心理、法理、伦理、艺理、哲理”,六理一体的大类平台课教学方案,夯实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有健康心理、完善人格、强健体魄;追求卓越,止于至善;以品德、智慧为价值取向;以服务社会、改造社会、批判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社会精英。

培养模式

学生进校后实行导师制。前 1年在试验班学习,后 3年采取双向选择方式进入人文学院五个本科专业学习。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免试进入人文学院任何研究生专业学习。

专业分流

学生入校学习一年之后,根据学生对学院各专业的认识、学生自己的爱好,分流选择学院设置的政治学与行政专业、社会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哲学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该专业为人文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其所在的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现有“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行政管理”(院共建)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在学术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面,实力雄厚、独具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出版专著、教材达 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已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所承担的各类课题达27项;获得了国家级奖项5个,省部级奖项9个以及多个校级奖。毕业生可以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

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系目前有本科生 90余人,同时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等高等学府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此外,社会学系与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长期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哲科系现有11名教授,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辖 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双方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研究生学位点等方面深度融合,建立了良好的共享机制。

社会学是国际公认的五大社会科学之一,在学术研究和增进人类智识中居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发达国家基本上每所大学都有社会学系。社会学在国内是个新兴专业,截止 2011年 3月,全国 2000多所高校中共设有89个社会学本科点,全国年招生总量约为3000人,还不到每年340多万本科招生人数的 0.1%,实属稀缺资源。

社会学专业非常注重“文理交融”,经过 4年的专业学习,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能言常人所不能言,不失文科生本色,同时又能掌握各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做“文科生中的理科生”。

社会学属于法学门类,本科生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在学生就业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求学深造、社会管理、市场研究、房地产和文化传媒 5大主力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各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房地产、管理咨询、市场调查公司,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市场、营销、企划、公关、人事等部门。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扎实的文史素养、良好的中英文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既可享受重点工科大学的现代化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又可享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是东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所在。

该专业教学科研并重,本科教学质量在全国旅游学专业中享有很高声誉,在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旅游文化与发展战略、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科研水平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地位,1997年荣登南京地区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十佳单位榜首,在2002年高校排名榜中,该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该专业设置的硕士点是江苏省内最早的旅游管理硕士点,2010年获得全国首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授予权。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到国家及省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国家重点风景区和度假区、大中型宾馆、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以及旅游教育机构从事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文艺理论素养、扎实的文史哲基本功、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现代传媒技术、有较强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采用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利用东南大学自然学科与工程学科的优势,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注重将学生放在大人文环境中培养,强调文、史、哲、艺的融贯,夯实学生的大文科基础;利用小班教学的优势,采用互动式、问题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该专业目前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硕士学位点师资力量较强。

该专业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著、论文二百余篇,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在编教师 100%博士化。长期以来,该专业在科研上形成两大特色:一是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等专业基础研究雄厚,二是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成果突出;学术研究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是该系教书育人的主要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适合从事的岗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和秘书工作,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记者、节目制作以及管理工作,文化市场的经营、文化事业部门的管理工作,高校以及学术机构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该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哲学专业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其伦理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985”重点建设基地。该系创立于1915年,时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哲学系,后虽校名更迭,但一直保有哲学系直到解放后的院校调整。1982年,在原南京工学院设自然辩证法教研室,1985年复建系为“哲学与科学系”。如今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秉承优良的历史传统,是我国培养高水平学术人才之重镇,确立了东大哲学“止于至善”之学统。目前,该系形成了以伦理学和科技哲学为“轴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为重点的学科布局。作为国内唯一以“哲学与科学”为系名的哲学系,东大哲学不仅强调哲学与自然科学之融通,更强调哲学与一切科学之交汇,且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追踪理论前沿,关注社会现实。哲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和管理咨询机构;优秀毕业生可保送读研和出国留学。

网址:wxy.seu.edu.cn

电话:025-52090945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