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2014-03-25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具备材料设计、制备、性能分析与控制以及材料应用等方面专业知识,在本专业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生产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专业地位

专业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我国最早的“金属学、热处理及热处理车间设备专业”,1981年被评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国家首批“211”和“985”重点建设专业。自专业诞生至今,本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热处理教育的发源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材料和热处理专业人才,迄今有2名院士毕业于本专业。历经六十年的发展,在秉承了材料热处理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拓宽到新材料的设计、研制与应用,已成为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科学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专业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薄膜及涂层材料、纳米材料、材料表面与整体改性、材料计算设计与数值模拟等。

主干课程

固体物理导论、材料科学基础、传输原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高分子化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

师资情况

专业具有教职工56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1人,教辅人员8人。教职工中有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0人,归国洪堡学者3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2人,年轻教师博士化率达100%。

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介绍

周 玉,著名先进陶瓷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桥口隆吉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982年、1984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材料学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获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学位;1994—1995年英国利兹大学材料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 X 射线衍射学会理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专委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材料学科评委;《机械工程材料》编委会主任、《复合材料学报》编委会副主编,《中国材料进展》、《硅酸盐学报》、《Rare Metal》、《JMST》、《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刊物编委。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已授权30余项);发表主要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286篇、EI收录260余篇;由科学出版社、台湾沧海书局、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陶瓷材料学》、《材料分析方法》等专著及教材5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发表的论著共被国内外同行他引2800余次;已培养博士40人。

教学、科研方面成就

专业以材料学、空间材料学、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三个二级学科为依托,空间材料及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实验室、黑龙江省金属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先进航天材料与表面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中心、特种陶瓷研究所以及镁合金技术研究所为科研平台,并拥有教育部“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与涂层创新引智基地”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航天材料与表面工程”海外学术基地两个国际学术平台。教学科研基地拥有材料制备、材料改性、组织表征、性能测试与评价等各种系统和仪器设备共计270余台,满足了大部分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近五年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总装预研等科研项目150余项,到账经费约1.2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在基础研究方面,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约150篇,在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突破,在Nature Materials、Nano Today、J. Am. Chem. Soc.、Acta Mater.等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材料科学方向发表SCI收录论文数居世界第六,专业地位稳居全国前列。

专业特色

专业以航天、国防等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秉承传统、不断创新,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作为中国热处理教育的发源地,始终引领全国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教学与科研发展趋势。经过60年的专业建设,形成了专业方向齐全,以高性能材料及其热处理与表面改性为主的专业特色。近年来响应国家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始终重视新材料和热处理人才的培养,自2007年起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培训基地,开展了(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热处理工程师人才。

专业长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作为开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及“工程领军人才计划”的首批专业。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强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多年来坚持毕业设计一年制,毕业课题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注重工程能力训练,建立了中国一汽集团、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等多个工程实践基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毕业生去向

本科生超过60%保送、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就业学生中超过65%在国际知名企业、国企或各类科研院所工作。

学生国际交流及派出留学项目

专业与国际上许多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有合作关系,如美国哈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尤其在高科技航天领域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权威单位有长期的合作。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签订了2+2、3+1、3+2联合培养协议,每年派出本科生10余名。

咨询电话:0451-86413921

更多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