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介绍
2014-02-19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本专业于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法医学专业是培养掌握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从事法医学鉴定及教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法医学专门人才。学制五年。开设的课程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开设的法医专业课有法医学导论、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临床法医学、法医鉴定学、法医化学、法医人类学、司法精神病学、刑事科学技术等,同时开设了选修课程,并进行毕业实习。学习期满,经考试成绩合格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法医学鉴定技术,能够承担一般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并能对疑难案件做出初步处理;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毕业后可到公检法系统、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部门工作。

学院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的前身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立的满州医科大学法医学教室,1946年改为国立沈阳医学院法医学科。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被并入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法医学组。1951年,法医学组受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委托,组织法医培训班,进行法医学教学,同时为我校40期学生开设了《法医学》课程。1952年9月,正式成立法医学教研室,隶属基础医学部,承担本校各专业学生的《法医学》课程教学。1954年,陈东启、贾静涛教授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高等医学院校用《法医学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1955年,受卫生部委托承办了全国第一期法医师资进修班,为我国医学院校新组建的法医学教研室培训师资22名。自1953年起,在陈东启教授领导下,组织翻译了苏联著名法医学家波波夫所著的《法医学》,于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被卫生部审订为全国医学院校试用教材,成为我国首部法医学专业教材。

1958年,陈东启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我国首次研发并成功抗制备了M、抗N血清,同时发现利用煮沸红细胞进行吸收以提高红细胞的利用率,并在东北、河北、山东等中国北方五个省进行上万名汉族人群ABO与MN血型分布的调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血型普查,所获得的成果至今仍为法医学鉴定的重要参考数据。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还开展了利用分泌型人唾液制备高效价“抗A”、“抗B”和“抗H”血清;采用混合凝集反应检查毛发血型;在福尔马林固定脏器中检出ABO型物质等多项新技术的研发,使专业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979年,中国医科大学开始招收法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是我国第一个招收法医专业本科生的院校。1981年,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第二期法医师资及法医师培训班。1982年,法医学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成为我国首批法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4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第三期法医师资及法医师培训班,为国内各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学》课程培养专业师资。

1980年3月14日,在贾静涛倡议下,组织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法医学学术团体―沈阳法医学会,并出版了学会刊物《法医通讯》,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部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为推动我国法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交流和学科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985年3月18日,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决定,正式建立法医学系,同时组建六个教研室,包括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法医血清学教研室、临床法医学教研室、法医人类学教研室、法医化学教研室和法医学概论与法律教研室。

1986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法医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国内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之一。

1987年10月,法医学系在我国首次主办了国际法医学术研讨会,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法医学学术会议,国内外共有200余名专家和法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受到与会者好评。学院已先后派出20余名教师到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考察、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并邀请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访问和讲学,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2000年5月,根据法医学科发展需要,经学校批准成立法医学院,下设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法医血清学教研室、法医临床学教研室、法医人类学教研室、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和基础法律教研室。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30人,其中教师22人,教辅及行政管理人员8人。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助教1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有博士学位13人(含博士后4人),硕士学位9人。

长期以来,中国医科大学不断加强法医学专业学科建设,努力提升法医学教学、科研质量重视培养实用型法医学专业人才,同时为社会提供法医学鉴定服务,实现了以教学、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并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和法医学鉴定的良性循环。2006年至2011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先后获得财政部与辽宁省共建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教学经费近1000万元,先后建立了法医学多媒体解剖室、法医病理形态学多媒体互动实验室、法医电生理实验室、DNA分析实验室、死后生化学检测室、细胞培养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一批现代化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其中,法医病理形态学多媒体互动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法医学专业领域中首个准数字化教学平台。学院先后承担了教育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辽宁省及校级各类教学课题13项,获得多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承担各类科研课题7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部省级及市级课题59项,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国际及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主持和参加编写法医学专著13部、法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参加编写其他各类教材和著作20余部。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法医学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

2006年,《法医病理学》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

2007年,《法医物证学》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

2008年,法医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8年,《法医物证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法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法医病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1年,法医学专业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

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科研与司法鉴定条件,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强化实用型法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学院在国内多个省份建立了22个法医学教学实习基地,分布于东北三省、江苏省、河南省及广东省。迄今为止,已培养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073人、硕士研究生185人、博士研究生45人、在职法医学人才756名,所培养的毕业生受到公、检、法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法医学鉴定是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法医学鉴定中心,承担公、检、法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各类法医学鉴定。2003年,经辽宁省司法厅批准注册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法医学鉴定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每年受理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法医学鉴定4000余例。2006年,“辽宁省司法鉴定协会”成立,王保捷教授当选为首届会长。2008年,“鉴定中心”被司法部确定为国家级法医司法鉴定培训基地。2009年和2010年,“鉴定中心”两次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司法战线先进集体称号”。目前,“鉴定中心”拥有具有司法鉴定资质专家23人。工作中恪守“公正、客观、科学”的理念,鉴定工作在我国享有很高的权威性,为我国司法部门相关案件的侦查、审理、诉讼和审判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