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31—35问
2007-07-23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31、申论热点:老干部驻村参与新农村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国当前城市离退休老干部群体情况和我国广大农村实际,现提出老干部驻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供中共中央老干局参考。

  一、在交通相对发达、自然环境较好的镇乡,由镇乡组织村社干部对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谐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着重调查农民住房情况、交际意愿,对有空房闲置而又愿意接纳老干部家庭的农户进行登记。

  二、老干部管理部门调查离退休老干部情况,对身体健康、愿意自费到农村长期养老或短期、不定时到农村度假、且愿意与农民交往,利用自己知识、能力、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加速农村脱贫、帮助农民致富的老干部进行登记。

  三、由老干部管理部门组织已登记的老干部到已登记的农户家中进行参观、座谈、聚会,双方在深入了解、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结成对子。由农户为老干部提供食宿,老干部按实际消费水平交付农户现金。

  四、将老干部养老、休闲、度假与了解农村实际、为农民提供知识、为农民传播信息结合起来,使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农民了解信息、提高能力、发展经济。

  五、老干部管理部门定期电话了解、不定期实地看望驻村老干部情况,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关心老干部的情感、关心农户的发展。建议老干部每年以书面形式向管理部门汇报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动态一至二次。鼓励驻村老干部提出驻村新农村建设方案或对策。

  六、对老干部在驻村过程中出现的老干部与农户或邻居关系不协调的情况,各村社、镇乡要认真调查提出改进意见。对实在无法调查解的,要终止老干部驻村活动或调整老干部驻村地点。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32、申论考试热点:2006感动中国

   一、社会现象

  中央电视台开展的《2006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在社会引起轰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功利主义严重、享乐主义盛行、职业道德滑坡、荣辱是非颠倒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概括剖析

  《2006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事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精神,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宣传十大新闻人物的事迹有利于宏扬正气,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有利于激励全国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的长征中克服困难。

  三、措施对策(从宣传部门角度制定措施)

  A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B 采取多种形式(报刊、媒介、电视剧、文艺晚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宣传《2006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事迹;

  C 针对不同人群(重点是青少年、大学生)

  D 针对不同地域(城市社区、农村);

  E 注重宣传教育效果,宣传表扬身边的先进人物,促进职业道德、团结互助、诚信友爱。

33、申论热点: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第五,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第六,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

34、药品安全问题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

  "哈二制药"、"欣弗"劣质药品案"哈二制药"、"欣弗"劣质药品案,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社会反响强烈。

  二、概括剖析

  药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对药品安全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举措,是实现社会稳定的要求,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基础。确保药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认真抓好食品安全问题。三、措施对策

  A加强药品对市场信息的监测、预警、发布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B建立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能得到及时的收缴、查封;

  C强化政府监管,对监管不力,导致药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有关部门实行问责制;

  D加大对造成药品安全事件有关当事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E严格执行药品生产操作规范,加强对新药、出厂药品的实验、检验。

35、 申论考试热点:公共秩序

     一、现象(问题及原因)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恶性案件(校园案)、重、特、大事故(交通事故)频发(吉林、山西爆炸案) ;

  二、概括剖析

  公共秩序(包括交通、公共场所、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对公用设施、文物、公共环境、毒品)问题,是关系社会有效运行的核心问题,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维持公共秩序、社会管理秩序,既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实现公共秩序、社会管理秩序良好的运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措施对策

  第一,建立更合理、完善、有效的规则体系,并通过改革来加强执行和管理;

  第二,要确保信息媒介的正确舆论导向。信息媒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确保信息媒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高扬时代主旋律,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方向性的意义;

  第三,通过家庭、学校教育和个体的社会交往,将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转化成社会成员内在的自觉意识;

  第四,依法律规范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的一项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能规范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行为,促使人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为我国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

  第五,强化社会管理秩序。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对文物的管理,对公共环境的管理,对毒品的管理等。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其管理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秩序。这就是说,国家机关的正常的管理活动和必要的管理秩序,就是社会管理秩序。由此也可以推出,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实施管理的方面和被管理方面。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