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 申论素材:青少年身休素质
2009-12-28来源:

(一)青少年体育教育存在五大误区

在北京市育英学校“迎奥运阳光体育运动展示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提出,当前关于青少年体育运动有五大认识上的误区,家长和老师应该廓清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看法,鼓励孩子们加强锻炼,给孩子的人生打下一个健康的底子。目前青少年体育教育存在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只有消除了应试教育,青少年的体育才能发展。毛教授说,至少在已有的方式中,考试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择方式,而且应试和体育并不矛盾。日本应试教育非常严重,但是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得非常好。我们许多考试成绩很好的学校体育工作也开展得很好。所以学校和家长不能打着应试教育的借口消极对待青少年体育活动,而是应该积极加强和鼓励孩子们锻炼。

误区之二,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是文明的代价,无法遏制。毛教授说,生活条件一下子好转,肥胖人增多,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只要努力锻炼,就会好转。比如日本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肥胖情况现在就好转很多。青少年的力量、耐力和速度其实是很容易锻炼提高的,缺少的是锻炼的决心。

误区之三,认为文化课就是拼时间,只要孩子的身体现在没事,就只让他看书,不抓体育。对此,毛教授质疑:一个字真的需要写那么多遍么?布置语文作业“丁”字也要写一百遍,有必要么?素质教育是效率教育,要宣传“8—1>8”的公式,8个小时中,拿出一个小时来锻炼比一直坐着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误区之四,认为体育锻炼不能出现意外伤害,同时也认为体育锻炼必然伴随着伤害。毛教授说,现在有的学校单杠、双杠这些器材都拆除了,怕出事,这是因噎废食。其实体育活动是人体在运动中死亡或事故最少的,汽车是人体运动的一种方式,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有多少呢?但是没有人提出废止汽车,也不会因此不敢坐汽车。人体有避险的本能,要正确对待体育中的伤害,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通过锻炼来谋求真正的安全。

误区之五,认为不能强迫孩子运动,强迫运动没有乐趣,要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毛教授说,体育锻炼是必须的身体训练,不能全凭兴趣。清华大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对学生提出强迫运动的要求,后来又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许多50年代清华毕业生都说,在清华的体育锻炼不仅有了健康的体魄,多年后还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学生没有经过锻炼,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当然就不会有兴趣,经过锻炼、摔打后获得的乐趣才是真正的乐趣。

(二)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五大因素

1993年,孙云晓的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曾震动全国,引发对中国教育的大讨论。14年后,作者再次强调,孩子的较量就是国家未来的较量,孩子的隐患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青少年的体质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因素一:从教育的角度说,我们很清楚,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是在顽固地流行。一些地方和学校,由于过分重视升学率,把升学率看作教育工作成绩的唯一指标,为了保证升学率,凡是与升学考试相关的学科,就受到重视,未能纳入的学科则被忽视,甚至挤占。这就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锻炼时间,必然导致体能下降。

因素二:从学校这方面看,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还未能很好扭转。比如,有些学校的体育投入严重不足,场地、器材都很短缺,难以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这充分说明学校还没有把体育教育真正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对待。

因素三:从体育自身看,仍然特别重视竞技体育,而对群众体育相对放松。体育工作应首先侧重群众体育,保证国民体质,在此基础上再适当组织竞技比赛,工作却背离了这种体育观,不仅经费投向偏重竞技体育,这是世界流行的体育观。然而,不少地方的实际而且各方面都热衷于宣传体育竞赛名次,对群众体育状况却不够关心。

因素四:从家长的情况看,很多也不重视孩子体质、体能的发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孩子近视了就给他们配眼镜,但就是不舍得让孩子把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

因素五:从社会来看,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能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大家出行靠汽车、上楼坐电梯、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都有了现代化的工具,体力活动大大减少,运动量大大降低,体能随之下降。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