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自考外国文学史考点五
2013-10-22来源:湖北招生考试网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共有长、中、短篇小说96部。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全部作品分成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人间喜剧》用“编年史的方式”,完整地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作品中巴尔扎克表达了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舒昂党人》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成名作),是他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角度写社会。(斯丹达尔善于从政治角度写社会。)

《纽沁根银行》银行家纽沁根的发家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说《幻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马克思说巴尔扎克在小说中“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

巴尔扎克1831年参加保王党,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人间喜剧》用“编年史的方式”,完整地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史,两者构成了《人间喜剧》总集的“中心图画”,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首先,《人间喜剧》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但是,贵族的陨落毕竟使巴尔扎克黯然神伤,他对曾寄托莫大希望的同盟者的灭亡深表同情。

其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与封建贵族没落的画面相对应又相交织的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图。巴尔扎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

再次,《人间喜剧》十分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最后,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是《人间喜剧》的又一重要内容。

《高老头》主题思想:

首先,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

其次,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三,小说描写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者,描写了在品德和气质上同“未来的真正的人”近似的人,表明了对社会前途的积极理解。

《高老头》艺术特征

《高老头》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竭尽所能从各个方面“严格摹写现实”。

①结构精致,情节富于戏剧性。

小说围绕拉斯蒂涅向上爬展开故事情节,有轻有重,有主有从。主线是拉斯蒂涅的故事,副线是高老头、伏脱冷、鲍赛昂夫人、泰伊番小姐等人的故事。拉斯蒂涅在其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都是围绕着他的性格的形成和向上爬的故事展开的。

②从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确生动地描写。是巴尔扎克创作艺术的最大特色。

作者重视环境描写,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反映时代的风貌。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为人物性格的发展提供依据。

③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法则。如环境对比、人物与故事对比等。

通过这些强烈的对比,刺激了拉斯蒂涅向上爬的野心,揭露了贫穷与奢华并存的社会本质,以及贵族表面兴盛实则衰败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粗俗、浅薄、寡廉鲜耻而又勃勃进取的社会现实。

④小说的语言多姿多彩,叙述生动,比喻深刻。

人物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了的,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和经历。小说中叙述语言贴切晓畅,生动深刻。

⑤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赋予人物以突出的性格特点。

如,同为野心家的拉斯蒂涅和伏脱冷,一个涉世不深,在堕落道路上犹豫不决;一个老谋深算,干起坏事来不动摇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典型意义。

高老头的父爱

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①高老头的父爱是是封建宗法制社会的父爱,是变态的父爱的典型(爱的性质)。

②高老头爱女儿是真诚的,但他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爱的方式),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③他的悲剧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

④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反衬出社会的残忍冷酷。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现象。

拉斯蒂涅

分析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在《高老头》中,作者通过选取拉斯蒂涅“学习时代”的三个阶段和遇到的二个“人生导师”,描写了他由一个没落的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

①拉斯蒂涅是外省的贵族子弟,英俊有为,头脑清醒,聪明伶俐。他到巴黎上大学,雄心勃勃的他曾想通过勤奋努力争取一番功名。但是,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相:有钱便有一切。于是,他决心走另一条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②鲍赛昂夫人是拉斯蒂涅的保护人兼启蒙者,她亲自教拉斯蒂涅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地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③伏脱冷是拉斯蒂涅的又一人生导师。他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则设法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不是靠天才就是靠腐败,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样钻进去,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出卖给当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对于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④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也埋掉了他的最后一点人性。这个曾经清白的青年,这时已堕落成狂热地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了,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意义:拉斯蒂涅的形象反映了作品的两大主题,一是贵族阶级无可奈何的衰亡;二是金钱的罪恶和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于连和拉斯蒂涅

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比较分析:

相同点:

(1)都是19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时期个人反抗社会的典型。

(2)都接受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哲学和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腐朽人生观。

于连①曾熟读拿破仑、卢梭等人的著作,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他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

  他天真地以为靠个人奋斗就能获得成功。为了向上爬,他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妥协为手段。

②曾受到俄国王子56封情书的启迪。

拉斯蒂涅有二位“人生的导师”,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他到巴黎之初曾想通过勤奋努力争取一番功名。但是,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相:有钱便有一切。于是,他决心走另一条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不同点:

(1)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

于连出生于平民阶层,备受压抑,反抗是其性格的主导面。

拉斯蒂涅出生于贵族,他看到资产阶级用金钱向贵族进攻,贵族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步步后退。

(2)反抗的方式不同

于连曾经以占有贵夫人和贵族小姐作为报复来争取与贵族的平等,显示出平民的阶级意识和抗争精神。法庭上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发出了愤怒的谴责,可见他永远与贵族阶级格格不入,表明他还未曾丧失平民的良知,他的平民意识始终没有泯灭,最后为了维护平民的尊严,他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

拉斯蒂涅则放弃了贵族的传统观念,开始走一条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道路,即贵族向资产阶级转化。通过追求一个巴黎女人来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他接受了鲍赛昂夫人“毫不留情地打击别人,把男男女女当马骑”和伏脱冷“不是靠天才就是靠腐败”的思想灌输,因此他能够爬到社会的顶端也是社会环境的使然。

(3)价值取向不同

于连追求的是一个平民能够生存,能够飞黄腾达,他希望拿破仑时代的再次到来,但是,那个时代毕竟已经过去,于连的梦想永远也不会实现。

拉斯蒂涅一开始曾想通过勤奋学习来争取一番功名,但是他很快发觉这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于是他彻底接受了资产阶级肮脏腐朽的人生观。

(4)最后结局不同

于连昂然走上断头台,以大无畏的举动维护了平民阶级的尊严,并向贵族资产阶级发出了最后的抗议。

拉斯蒂涅顺应了社会的潮流,最后官至副国务秘书。

(5)典型形象的意义不同

于连反映了封建时代小资产阶级青年反抗封建等级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拉斯蒂涅形象反映了作品的两大主题:一是贵族阶级无可奈何的衰亡;

二是金钱的罪恶和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