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及其培养(3)
2009-09-03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一、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

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生物学本能。当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动物或人类会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把注意转向这个新异刺激,这一现象称为探究反射。这种探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即获得更多的有关这个新异刺激的信息和准备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适当反应。这种对新异刺激进行反应的倾向性,就是动物和人类原始的学习需要。人类的好奇心何求知欲就是在探究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新的学习需要就建立在这种原始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上。 由于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对人的要求不同,人的学习需要在内容和水平上也就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需要的指向性、学习需要的意识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意识倾向三方面。

二、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这些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三个方面,它们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与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是相一致的。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③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于学习上的真正成功,即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三、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因为只有间接途径转化而来的间接动机而无直接途径产生的直接动机,学习动机难以巩固和发展;仅有直接性动机而无间接性动机,易使学习情境狭隘,阻碍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发展。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