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第一编教师语言——教师语言艺术表达技巧
2009-08-11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一、启发诱导技巧

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无论教师的教学内容怎样丰富而生动,表达的又如何生动、明确,如果教师的“讲”抓不住学生的“想”,学生听讲时心不在焉或别有所思,甚至干脆关闭了“心灵之扉”,那么,讲得再好对学生也毫无作用,这就要在教学中研究启发诱导的艺术。

启发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勉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启迪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作出结论。好教师可以通过“讲”,诱导学生去“想”,通过学生自己认真思考而获得所讲解的知识。

启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激疑启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在一个人面前摆出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他的思维必然活跃起来,注意力必然高度集中。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进矣。”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疑问是长进之母,激疑启发的要点是“无疑处生疑”。使一堂课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激疑启发适用于课题引入和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分解启发

每节新课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把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半知的和未知的三部分∶

已知的知识——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半知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得出结论。

未知的知识——由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

这就必然促使学生听课时紧张地思考、积极地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的主体。而且这一“分解”,学生全然不知的知识也就所剩无几了,使教师“讲”和学生“听”双方都节省了气力。讲授大段知识内容时,分解启发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研究对象上来。

(三)设问启发

根据教材的逻辑关系,可以把讲授的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条”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从而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思维和指出思维的主方向。讲授逻辑性强且逐层加深的教材内容,适于用设问启发。

(四)正反启发

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理直气壮的正确**”中暴露问题,“碰壁”和“跌跤”。然后用事实让学生恍然大悟,再启发学生悟出其中道理,从而给学生造成强烈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纠正学生常犯的顽固性错误,澄清似是而非的问题,用正反启发的方法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演示启发

二、从书面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教案上的书面语言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教学语言。这一转化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备课时的情境与讲课时的情境大不相同。它需要教师根据当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处理问题。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兴趣索然。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在教师的预料之中,甚至有些偶发事件,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在这一阶段,言语活动、反馈信息、语言调整和教学语言的实现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去处理。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正在上课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搞恶作剧,放出一对抓来的蝴蝶,当蝴蝶在教室上空翩翩起舞的时候,学生把注意力都指向蝴蝶。当蝴蝶一时还飞不出教室的时候,这位教师面对突出如其来的问题,非常机灵地处理了这一偶发事件。巧妙地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蝴蝶为什么向着你们翩翩起舞?”学生们一下愣住了,于是老师自问自答∶“因为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蝶恋花嘛!”学生个个脸上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老师又问∶“同学们,祖国花朵应怎样呀?”全体同学包括那个恶作剧的同学都一齐响亮地回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面教学马上恢复了正常的秩序。这个老师运用教学语言机智成功地控制了教学过程。教师在调控教学过程需要注意∶

第一,根据学生理解程度,调整语言的难易度。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教学语言理解程度的反馈信息是教师及时调整的依据。过难要调易,过易要调难。始终保证教与学同步。

第二,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调整语言的速度。课堂上讲到重点、难点,关键的概念、定义结论时要放慢速度、甚至要咬文嚼字,加深印象。

第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调整语言的深度。力争将科学语言变为与学生相适应的生活语言和儿童语言。

把握好语言的“度”,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教学语言的运用,在简与繁、多与少、深与浅、快与慢、高与低等方面,都会出现“过度”与“不足”,都需要最佳度。教师讲课想方设法使学生∶愿意听,用心听,听进去。

愿意听——就是要求教学语言的形式要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和习惯。这就是说语言形式的最佳度。

用心听——就是要求教学语言的思想内容要进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内容的最佳度。

听进去——就是要求教学语言的艺术,要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这说是思维的最佳度。

另外,运用多种言语形式,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活动来实现的。但也不能忽视非言语行为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言语词之外的能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和动作。它主要由体语和非语词言词组成。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号系统,包括身体部分的无声动作,如眼色、面部表情、点或摇头、手势等。非语词言语是指语词言语以外的声音,如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手段。”教学实践证明∶一种不赞成的眼色,往往可使不注意听讲的学生面红耳赤;一个满意的点头,可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恰当的手势,可以说明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从预备性教学语言向课堂教学语言转化时,一定要重视其作用,并把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恰当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借助于其他媒体,如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等。在此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板书,它虽然不是有声语言,但其内容已纳入了教师的教学语言系统,并使教学语言形象化、条理化。在通常情况下,黑板上写的内容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有的教师是边讲边写。

从以上分析可知,从预备性教学语言向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化,是在复杂多变的活动中进行的。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针对教师、学生、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从本质上讲,教学语言与其他专业语言相比,其最大特点是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时地、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规定的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教学语言表达艺术的主要方法

常言道∶“在所有的艺术当中,唯有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扣人心弦,动人魂魄,但它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其妙无穷,韵味悠长,但它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异彩纷呈,光焰夺目,但它却时刻放射出人间至美的璀璨光芒。这就是教育无穷法力,这就是教师的神奇功效。是的,这是教育教学艺术,更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语言表达艺术的主要方式,以及具体的案例运用。

(一)解释说明法

给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文化历史的知识,教学生正确的待人接物,人际关系的文明礼貌知识,离不开教师的解释说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某事问题的含义、原因、理由、结果等解释清楚,或者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说明白。解释说明法,在语言表达上,通常用“这就是说”、“它的意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它的理由是”、“它的经过是”、“让我们分门别类地说”、“举个例来说”、“换个说法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等语句来表达。解释说明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非常广泛,每一门学科中的定义、概念是教师教学中必须讲准确清楚的。还有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思想品行,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都必须做科学、准确和学生能理解的解释。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