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
2013-01-22来源: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鲜明而深刻,从时代高度、党的建设高度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文化观、价值立场,进一步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总方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们只有深入到这个理论基础,才能从本质上、系统整体上牢牢把握“三个代表”,以增强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

一是历史唯物论基础。“三个代表”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客观性。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结构的原理,论证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它证明,生产力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最终决定社会总体面貌和历史发展;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适应着生产力状况,并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发生巨大反作用,从而影响社会总体面貌变化及历史演进。生产力由于劳动者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推动,总是不断的积累发展,冲破一切障碍和束缚,由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以先进取代落后;与此同时文化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不断继承发展出新文化。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就集中表征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即两个文明的积累和进步。因此,判定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要看他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历史唯物论还证明,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主体动力是亿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创造了全部历史,创造了迄今为止的丰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这也就说明,人民群众既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应当首先是拥有享有者,创造者与拥有享有者高度一致,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能否坚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价值立场,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区分一个政党是进步还是落后抑或是反动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1、262 页)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阶级基础和文化取向,一开始就在这里;我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及社会历史根源,也在这里。我党诞生以来的大半个世纪,所以始终保持着强大生命力,领导人民推动了两次历史巨变,缔造了辉煌业绩,就在于始终代表了中国现代工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追求繁荣富强、富裕幸福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整体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领导人民前进的资格。

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了历史唯物论,从生产力及文化发展状况上给我国现阶段以时空定位,而社会主要矛盾论和根本任务论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党的八大初次提出、邓小平理论反复强调、十五大重点准确表述的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勇敢承认和牢牢坚持这一论断,只有进步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政党才能做到。在我国现阶段,党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早已存在并已有发展,但社会生产力总体上还落后;与此相应,总体上满足人民需求的物质文化水平还不高,这是客观的事实。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论突出了如下内容:切实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即根本利益,确定现阶段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分步骤实现现代化,使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幸福。这一规定无疑具有中国的特点。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一开始建立在总体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现阶段迫切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甩掉落后的沉重历史包袱,然后才能轻装前进。牢牢坚持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在现阶段坚持、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实基础,不可动摇。改革开放后所以取得了辉煌成就,国家和人民快步走向富强富裕,就在于更深刻理解和把握了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新的世纪我们进行的深入、不断的改革开放,包括目前的西部大开发和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为了根本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加快中国的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也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历史任务。同时,还有一方面十分明确,即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继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并广泛吸收一切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证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一些方面还应尽力超前,比如教育和科技等。这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要求。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哪一方面搞的不好,都不能说解决了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完成好了根本任务,不可能使人民真正满意、赞成、拥护和高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突出坚持社会主要矛盾论和根本任务论。江泽民同志指出:“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楚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也只有如此,党才能充分体现在现阶段的“三个代表”性质和地位,并在现在各项工作中,使人民承认和拥护,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党的建设理论基础。党关于自身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根本宗旨的理论,其实质和归结点都在于“三个代表”。随着党的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党章历经修改补充,党的建设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三个代表”更加鲜明突出。如党的阶级基础,不仅传统产业工人而且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新出现的农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也应属这个基础,代表着中国当代先进生产力;党的指导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又继承发展出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前进的旗帜。当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党的建设仍面临新课题、新任务、但总的课题和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使党具备更鲜明的先进性,带领人民前进。为此在思想建设上,要突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使党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组织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改革开放和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坚强领导;在作风建设上,要全面端正党风和学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党的领导素质、能力和水平,增强“三个代表”的先进性。目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即是这一伟大工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严治党、反对腐败。腐败现象本质上侵害人民利益,其腐朽的思想违背先进文化,只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惩治腐败越坚决有力,越能得到人民拥护和信赖,越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要把反腐败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总之,江泽民同志强调的“三个代表”,建立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是面对时代要求、党的建设任务作出的新概括、新发展,在本质上紧密联接、辨证统一。只有深入理解、完整把握“三个代表”,增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把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做的更好,提高到新的历史水平。

更多信息请查看哲学范文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