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
2017-07-22来源:

【背景资料】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年轻人在网上交流的频繁,许多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也成泥沙俱下之势。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热点频发,引起社会热议;同时大批低俗网络用语的普及化和日常化,也让人猝不及防。

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措施,规范网络词语评选活动,杜绝为网络低俗用语的传播推波助澜。日前,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广电总局要求其去除粗口低俗内容,符合网络视听行业的节目审核通则要求后,才能重新上线。此事件也引发网友针对网络语言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文化的特色,不应过多干涉;有人认为这次监管是一次良性的互动,或可带来整治网络语言的良机。你怎么看?

【解析】

网络语言作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对低俗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和整治也是题中之义。广电总局的这一做法有利于打造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有利于维持汉语文字纯洁性。

网络语言传播速度之快,使用范围之广,是传统文化无法比拟的。同时,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类似于Papi酱身上所凸显的“话语失范”问题并非孤例。其主要有简洁性、新奇性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不合规范、过度求新、沟通困难甚至粗俗低下等弊端。也因为缺乏指导,网络语言中媚俗表达全民风行,庸俗粗鄙大行其道。

网络语言具有传播快、消亡快、生命周期短的特质,但大量网络低俗语言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有必要及时依法治理。

第一,法制化是互联网治理的根本手段,有法可依也是互联网得以公正有效治理的基础保障。需要国家完善语言文字的法规规章,强调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行业等重点领域,要合法、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第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全民活动,以鲜活的言语风尚、出彩的文化涵养,引发全社会对国民语言能力的关注,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第三,利用好《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杆作用,积极吸收诸如“雷人”“草根”等网络热词,为网络用语的规范指明方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