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安全和效率到底应该成全谁
2017-07-15来源:

近日,发布的《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通告》中提出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有人认为此举虽然是防范诈骗,但却影响了办事效率。

实际上,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关于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率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老百姓的钱一丝一毫都不能受损,24小时到账对于有些用户来说不能快速解决资金急需的问题,但是却是为了尽可能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当前电信诈骗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公安部发布的这份通告,我认为在阻截诈骗实施成功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也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于整治电信诈骗犯罪的决心,只不过从长远上来说,还需在效率和安全之间寻求更有效的平衡,推出更便捷的安全性措施。

在一般的电信诈骗中,受害者几乎没有在24小时后才发现受骗的,基本上是钱转出去就察觉了,因此这个措施的出台,确实让受害者可以在足够多的时间内报案处理,大大提高了打击电信诈骗的效率,保护公民财产不受损失。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到帐的时间由即时到账变为24小时后,确实会降低金融效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安全与效率之间,确实很多时候是矛盾关系。如果规定严格一点,就必然会牺牲一部分、甚至影响大多数人办事的便利性;但是宽松一点,那么相应的风险性就会上升,就比如我们之前经常遇到的“奇葩证明”,当办事需要开具的时候,确实令人心生厌烦,但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些证明也正是体现着对人生和财产关系的认定,是一种安全性保障措施。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并支持这项政策,同时不能完全依赖,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延迟到账的做法应该说只是一种非常手段,打击电信诈骗的根本还在于宣传、侦查、遏制等专业性的行动;而对于公民个人而言,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督,老百姓自身对于诈骗信息的警觉性和辨识度也很关键,需要提升个人对于信息保护和防范诈骗的思想意识,不轻易汇款才是防范电信诈骗的“底线”。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