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招生护理学专业介绍
2017-07-13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的前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护理系,最早创建于1985年,为全国首批恢复护理本科教育的院系之一。在多年的办学中,始终坚持以“面向21世纪的护理教育事业,培养多层次,满足社会需求的一流护理人才”为目标,从2003年获批护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全国首批专业学位授予点,到2011年成为护理学一级学科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4年起启动护理师资博士后项目,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

研究领域

护理学院跟踪国际科学前沿,凝练护理特色鲜明,以98名学科带头人、骨干和科研型临床护士为主体,形成了临床护理(危重症、创伤骨科和肿瘤护理)、慢性病护理、精神和心理护理、儿科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6个学科方向和8支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和团队各具鲜明特色,如肿瘤护理团队依托乳腺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多学科综合治疗护理为特色,创伤骨科护理团队以创伤骨科及四肢修复重建护理为特色,慢性病护理团队构建了“医院-社区网络”,护理管理团队以探索创新行为机制与模型、研制麻醉专科护士职业能力体系等,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主要课程

护理学院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和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难、危重症的治疗和临床护理能力。护理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的课程体系。四年制护理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学、母婴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心理健康与精神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正常人体学、疾病学基础以及预防医学等。

评估排名

护理学科于2006年获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009年获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2011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4年培养护理师资博士后、2015年入选上海高等学校高原学科,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排名第五,校友网2015年全国专业排名获六星即中国顶尖专业,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优秀师资

作为集985、211和085项目建设的重点大学护理学科,护理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交大综合性大学和附属医院优质资源、教育部评估排名第一的临床医学和第三的基础医学之优势、以及上海市高原学科和“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支撑,学院不断探索师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国际接轨、凝聚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师资团队。目前,护理学院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62%,护理学博导4名、硕导23名,不同学缘占59%;<35岁教师中,博士和在读博士占61%、具有1年海外经历占56%;另外,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3名、外籍客座教授4名、博士后合作导师2名。

学院重视护理理论与临床教学,聘请临床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护理教学任务,形成了多层次、多轨道的教学体系,现有兼职教师40余人。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理工学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优越的临床教学环境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护理学院完善的学科体系为护理学科内涵建设、外延扩展提供了空间。学院拥有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9家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众多临床见习基地。

专业特色

护理学院承担了护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夜大学和远程教育学院的教学任务。在本科教学上,以生命周期和器官系统为主线,注重前后期优化衔接,注重人文科学和职业生涯规划,注重护理专业核心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结合,如开设《护理学基础》、《成人护理学》、《护理科研》、《跨文化护理》等课程,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娴熟临床技能、良好科研潜力、创新意识和专业竞争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在研究生教学上,邀请国内护理学领域专家教授讲课,培养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肿瘤、重症、慢病等临床护理等领域的高级护理人才。近年来,护理学科不断创新培养模式,积累教学改革经验,在国内外发挥了示范作用,提升了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专业优势

护理学院立足上海,面向世界,不断推进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学院主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学科多层次发展模式,建成了一支高素养、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学术梯队;基于多元并举的学术共同体均衡发展,融合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形成了鲜明的学科方向,有效推动了护-教-研并进的学科发展;更建设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研究基地,大力推进和发展专科护理;建立国际合作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护理学科。

科研成就

护理学科近4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7项,科研经费1300余万,师生发表核心期刊和SCI论文1100余篇;获中华护理及市级科技奖、上海市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全国护理技能大奖赛团体二等奖等荣誉100余项。

国际化培养程度

护理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师生交流,创立合作长效机制,为学生营造体验多元护理的良好氛围。基于“学分互认、学制互通”宗旨,44%在校生获赴美、澳、法和瑞典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国际知名高校进行1-5个月定期交流与科研合作。50%年青教师也参与了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本学科独创的“中澳护理‘3.5+2’本硕连读项目”更开创了国际合作新机制(2年中的0.5年本硕学分互认),4届学生参与或完成该项目。

培养特色

学院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步伐,采用MOOC、SPOC、翻转课堂、PBL、情境模拟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我国首门护理MOOC《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于2014年依托中国好大学在线、美国Coursera、台湾育网、百度传课等4大平台运行,已吸引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专业背景的万余名注册学员;在喜马拉雅FM电台播放了39余万次,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免费的优质资源。目前学科已建成系列护理MOOC,在我国不同地区的5所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改成果已获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市精品课程及重点课程等5项。教改模式经《文汇报》、《解放日报》等10余家媒体报道,在国内外获广泛好评。

知名校友

吴蓓雯:1993届本科毕业生,现任瑞金医院护理部主任。上海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2010年成功获批国家卫计委首批《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承担上海市卫计委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100万元)。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杨艳:2002届本科毕业生,现任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学会人文护理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多本护理杂志编委。

方琼:2001届本科毕业生,现任瑞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外科专委会专家库成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外科专委会委员兼乳腺学组组长、第十七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青联委员。

朱唯一:2001届本科毕业生, 现任瑞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学组青年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护理学会科技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骨科分委会委员,入选“上海市首批青年护理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培养对象。

就业

护理学专业为全国紧缺人才专业,就业形势良好。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100%。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中,直接从事医院护理及继续深造约占70%,其中从事医院护理工作学生中进入三级医院工作占93%;赴企事业单位工作28%。

深造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中深造学生比例 29%。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中直研率为15%。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中赴国外大学深造率为10%,其中赴悉尼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外顶尖大学深造率为39%。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