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话题之个人信息泄漏
2017-05-26来源:

【材料】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意味着隐私的终结。购物平台知道你每天买什么,社交软件知道你每天说什么,打车应用知道你每天去哪里……透明、开放,互联网在连接一切的同时,也把公民隐私暴露在阳光下。2016年12月,“700元购买全套身份信息”的新闻,再度印证了上述判断,令人震惊。公安部回应称将对此展开调查,但同时也表示,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解析】

个人信息泄漏带来的危害往小了说会导致骚扰电话短信的爆发,往大了说则变成电信诈骗的源头。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面临着被侵犯的风险。令人不安的是,泄露的个人信息数据正明目张胆地进入地下黑色产业链,被明码标价反复售卖,居然还呈现出“平台化”“专业化”的趋势。而更为“细思极恐”的是,泄漏的个人信息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乃至刑事犯罪。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穿戴等物联网设备的应用,个人信息的收集日益密集和隐蔽。多重来源的个人信息进行比对累积,能够形成完整的个人画像和实时追踪,使人们无处遁形。大数据技术能通过特定算法从既有信息中挖掘出新结论,不仅增加敏感信息暴露的风险,还可能用于影响个人权益的决策,如评估个人信用状况等。

首先,我们需要完善个人信息监管制度,确保信息源头安全。相关机构、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应该尽快完善信息使用及管理制度。

其次,公安机关要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查办力度。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需要“治乱用重典”,加大对信息泄露者的惩处力度,尽量做到有案必查、有责必究。

最后,对于信息泄露现象,公众要勇于并善于维护自身利益。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