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话题之告别冷漠
2017-04-24来源:

林语堂说:“如果说中国人的耐心是举世无双的话,那他们则更是出了名地冷漠。”从鲁迅先生笔下的“他们看了杀革命义士,不但有快感,还有人血馒头可用来赚钱、治病”,到近年来众多围观者怂恿跳楼者往下跳的看客心理,均是冷漠和麻木的典型表现。因此,告别冷漠,是公民内心深处的呼唤;告别冷漠,更是完善社会治理中必须破除的顽疾。

冷漠是隐藏在社会肌理中的沉珂,亦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绊脚石。转型期是“天使和魔鬼”并存的时代,这与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所描写的时代很相似,它是“最好与最坏、智慧与愚蠢、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大有与赤贫、天堂与地狱并存的时代”。刻画一个时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揭示这个时代的社会心态。总体来看,当今社会心态演变趋势有以下几个倾向:社会心态中的非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

冷漠在一次次的悲情营销中加剧,也在媒体疯狂炒作中泛滥。随着“互联网+”公益的兴起,越来越多患者家属在轻众筹等公益平台上发起募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平台对信息的审核和资金使用没有进行规范和监督,导致骗捐事件一再发生。这些网络炒作并不能促进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而只是激发了悲哀、愤怒、恐惧或娱乐等基本情绪心态。从社会公众角度看,确实在一次次地伤害人们的爱心,让很多人再也不敢相信网络求助信息。无论是杨六斤事件还是罗一笑事件,都有人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参与网络捐款了。大众在退出网络捐款的同时,信任危机与冷漠麻木也在野蛮生长。

波士顿的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有这样一段话:“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我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在情绪泛滥的同时我们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态之下我们还需着力培育公共空间。随着社会治理的难度加大,更多难题需要逐一破解。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 所以,告别冷漠源于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