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见缝插针、乱穿马路,机动车随意变道、鲜有礼让,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横冲直撞,这是国内很多城市交通现状的真实写照。每年我国因交通肇事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达数万人,80%以上是交通违法造成的,其中超过两成的违法行为是闯红灯、不按车道通行、违反禁令标志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交通规则的群体性漠视,也让人们看到了不守规矩带来的危害是多么严重。
就拿“闯红灯”来说,这种违法现象每天都在大大小小城市上演着。连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常识,成年人为什么普遍不遵守,以致成为交通管理的“痼疾”呢?虽然对闯红灯的原因有各种解释,诸如侥幸、从众、法不责众、怕吃亏等心理,但说到底还是人们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同时,不守规矩未得到及时有效惩处,有的甚至还能得到小便宜,这种负面示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人不守规矩。如此恶性循环所产生的“破窗效应”,治理的成本和难度就会大大提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规则、守规矩,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由于种种原因,法律法规、制度纪律、规则道义被一些人视为摆设,他们什么规矩都敢破,什么红线都敢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这是“有能耐”的表现。小到迟到早退、插队抢座,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开车不守交通规则,大到经营企业不守规矩,什么假冒伪劣产品都敢做,什么昧心钱都敢赚;政府部门的人不守规矩,不作为乱作为,靠潜规则办事,损害群众利益;司法机关的人不守规矩,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屡屡办出冤假错案……
守规矩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境界和修养,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底线,是社会和谐有序的保障。只有人人恪守规矩,人与人的相处才能简单,社会才会向着有序、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当前,我们并不缺少规矩,缺少的是守规矩的意识和素养,缺少的是对规矩的敬畏与遵守。
守规矩,不仅需要自律,还必须强化他律:一方面,要加强规矩意识的培养,提升人们守规矩的文明素养和习惯,形成“讲规矩光荣、不守规矩可耻”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强规矩常识的宣传,尽量减少“无知者无畏”现象的发生;再则,要让不守规矩者付出必要代价,让处罚落到实处。以遏制开车不守规矩为例,近年来对闯红灯、酒驾等加大查处惩罚后,现在人们开车守规矩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让不守规矩者付出代价,也是对守规矩者的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