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深度解析:"多校划片"维护教育公平还需公开
2017-03-17来源:

背景链接

2016年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

网民认为,多校划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区房热降温,教育部门在抓教育均衡的同时,推出多校划片这一应急性措施,值得期待。但由于名校的资源稀缺性并未改变,其实际效果未必如预期般显著。应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合理调节教育需求,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深度解析

[重要意义]

从“单校划片”到“多校划片”,体现了中国教育资源分配思路的变迁。在原先长久的模式中,中国城市在学生入读中小学的政策上,采取的都是就近免试入学。因此,对于哪条街道,哪一栋楼房里的孩子可以进哪一所学校,都有明确的划分。基于此,在重点小学、初中划片内的房子,无不成为二手房市场上众家长趋之若鹜的对象。而今,推行义务教育“多校划片”,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由此可见,多校划片更多的意味着一种“公平”,即让学生们更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的配置。这将会打破恶性循环的“怪圈”,让家长们“发热的大脑”回归理性,给学区房“降降温”,让“宇宙中心”的天价房回归到市场规律上来。

[参考对策]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

第一,“多校划片”重在“落实到位”,要本着“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的招生原则,对各小区的分配要平均,“派位”更需随机,学位的摇号分配应让民众参与监督。一方面摇号系统的运作要公开,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督,另一方面,每个学校每年的对外招生人数,参与摇号人数,最终摇号结果进行公开,以杜绝暗箱操作。

第二,必须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缩小学区与学区之间和学区内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距。要通过政策的调配和引导,真正在均衡教育资源上下功夫,当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再差异明显,那么学区房才会失去其附加的教育资源功能,也才不会变得稀缺而昂贵。政府应加大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带动相对薄弱学校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内、区域间教师沟通与流动;加大规范办学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等,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地区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真正缩小“牛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