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深度解析:传统工艺品走出国门
2017-03-17来源:

背景链接

“建设文化强国,需多渠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让民族的文化瑰宝养在深闺。”2016年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蔡群认为,当前传统文化“走出去”路径狭窄,文化产品竞争力较弱,亟需拓宽“航道”,提升“走出去”水平。

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我国不乏能工巧匠,旗袍、陶瓷、刺绣等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生产出有别于机器生产的精致产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但是在产业化大潮与市场经济冲击下,传统工艺的市场日益萎缩,甚至出现“人去技亡”的无奈局面。

放眼全球,各国不乏传统特色手工艺产品,同样也在当代面临冲击,而对于这些濒临灭绝的手工艺,“走出去”往往是重生的渠道。开拓海外市场,往往能为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能量。以日本为例,岐阜县美浓的和纸、石川县轮岛的漆器、福井县鲭江的眼镜与时钟等传统工艺品在国内市场不温不火时,走出国门受到追捧,新市场的开辟为老工艺注入新活力,民族产业才得以生生不息。

对于我国丰富的传统工艺品,走出国门也不仅能壮大手工艺行业,延续传统工艺,也能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开去,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对策]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

打破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狭窄,要勇于架设好开拓的平台。我们要依托文化产品,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形成“集团冲锋”,加大国家层面的包括展览、交流、交易等各形式常态化平台建设,以国家力量包装、推销传统文化产品。

开拓海外市场,不仅要解决语言交流问题,也要对当地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文化观念等有所了解,另外,能否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运用现代营销技巧,树立品牌输出,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些都对人才储备提出更高要求。可见,对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或人才引进也很迫切。

要打破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狭窄,眼睛不能只盯着政府。虽然我们国家文化产业跟国际市场相比,相对起步要晚一点,文化产品出口在整个对外贸易占的份额较低。但是,越是这样,文化企业越是要先练就自我奋起功,传统文化企业,要先做强自身。不能让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文化产品,或者是比较低端的工艺品,损害了我们文化大国的形象。我们只有真正拿出内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均优的文化产品“走出去”,才不仅有利于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也利于文化的品牌效应凸显。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