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由金星主持的婚恋话题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在东方卫视开播,引发全民关注。这档全新的相亲节目一改过去男女嘉宾电视择偶的互选模式,而是由征婚者父母代劳。节目中,五位男嘉宾带着自己的父母、家人上阵,随后男嘉宾被带进玻璃房“隔离”。女嘉宾轮番上场,与男嘉宾父母直接对话,中意的父母将亮灯,其间男嘉宾通过电话与父母沟通并享有爆灯权,女方最终选择心仪家庭牵手男嘉宾。
首期节目中有部分男嘉宾的家长,在讲述选择儿媳标准时,大谈“方便生养”“居家干活”“照顾儿子”等条件,几乎无视女性在家庭中应有的地位。还有一位家长在面对一位40岁离异女嘉宾时,搬出了类似于“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的言论,丝毫不顾及女方的面子。对于父母明显带有歧视意味的说辞,男嘉宾普遍表现得理所当然,而在阐述个人择偶标准时,也把外貌、身材挂在嘴边,并且不约而同地要求女方“能照顾自己”。对于这档节目的各种质疑批评纷至沓来。“自由恋爱的倒退”、“刻意审丑的相亲”、“换了包装的包办婚姻”、“这是传统眼光对女性的歧视!”……在众多的批评者当中,心理学学者武志红的巨婴理论流传最广,有人惊呼“中国式巨婴全来现形了”。
对于这些争议,《中国式相亲》的节目监制刘原回应说:“节目组之所以敲定’带父母来相亲’的创意,就是考虑到在婚恋环节中父母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我们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就是探讨婚恋问题的代际沟通,用规则和相亲场景的外壳,让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一次婚恋观念和情感的碰撞。”
争议由此而起,并迅速从一档节目的播出效果,逐步演变成对我国现代社会婚恋价值观的讨论,
【命题预测】
近日,一档婚恋节目《中国式相亲》引发全民关注。该节目一改过去男女嘉宾的互选模式,而由征婚者父母代劳,其间,男嘉宾通过电话与父母沟通并享有爆灯权。“妈宝男”“中国式巨婴”“外貌党”“直男癌”“妇女工具论”等话题成为观众争议焦点。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这本是一档娱乐节目,却引起全民热议,可见该节目确实反映了当下在婚恋问题上的代际矛盾,并戳到了人们的痛处。没有必要苛刻地指责该节目,正如《中国式相亲》节目组所说,以相亲节目为平台,呈现两代人婚恋观的差异和碰撞,才是节目的意义所在,这样的节目也更有益于民众反观自身、走向成熟。
整个节目引人关注的一个地方是节目中男方父母挑选未来儿媳妇的标准:传宗接代、家务照料、有教养,即传统的“能干活、能生养、会伺候人”。其实家长无非是想给孩子挑选一份貌似稳妥的姻缘,从而让他们的后半生有所依托。这种做法作为父母爱的体现本无可厚非,但父母眼中稳妥的婚姻是否就是孩子眼中稳妥的婚姻以及新时代下如何认识、解读婚姻却引发了很多争议。当台前父母的喜好和台后孩子的意愿会产生偏差和分歧时,两代人择偶婚恋观的碰撞恰恰折射出当下的代际冲突,也提供了一个父母和子女可以彼此了解、交流的机会。这个节目也是在提示电视机前的父母和孩子:有些中国式相亲观念可能会变成孩子相亲过程的阻碍,而年轻人要明白应该学会与长辈沟通的方式。看到问题,进而寻找到好的方式去理解沟通,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尊重与理解!”
当然,对于节目引起的质疑和争议,节目组还是要在播出过程中做好价值观的引导,使节目能真正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于节目中的一些落后价值观,例如男嘉宾亲友对女嘉宾“能生养”和“会干活”的要求,要引导大家认识到婚姻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秩序也可以打破。至于对于女性价值随着年龄增长而贬值的言论,在现代社会也普遍存在着,但存在并不一定是对的,它是将女性物化的表现,希望女性年轻漂亮,而不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种落后的价值观不应该得到强化。至于“妈宝男”和“巨婴男”,在现实社会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男性即便从生理上断奶,在心理上也没有实现“断奶”,未来很难对家庭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引导父母和孩子认识到个体的成熟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父母爱的表示不是过度照顾和干涉子女的人生选择,而是对差异充分的理解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