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7年本科插班生招生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2016-12-23来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网

绪论

(一)目的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概貌。通过绪论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各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在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实验技术。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2)微生物的应用及对基础研究的促进。

3)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4)微生物的特性:五大共性

5)微生物学中的几种重要实验技术

6)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几种重要实验技术的名称;无菌操作;污染的概念;显微镜的种类;细菌菌体染色的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微生物学的应用现状;微生物学的应用前景。产生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原因,并从微生物体积微小这一特性来解释其他特性。无菌观念的重要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原核生物的特殊结构与相应功能;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细菌的繁殖和分类;放线菌和蓝细菌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1.主要内容

1)细菌的形状和大小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细胞内含物

4)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

5)细菌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荚膜、鞭毛、芽孢、细胞内含物。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细菌的分类命名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革兰氏染色方法。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原理。能区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以经典方法对某一未知细菌进行鉴定可采用的方法。

第二节放线菌与蓝细菌

1.主要内容

放线菌的概念;放线菌的特点与类别;放线菌的繁殖。蓝细菌的概念;蓝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放线菌的概念、特点与类别、繁殖;蓝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霉菌、酵母菌、细菌和放线菌在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的区别。

(三)实践环节

实验:细菌染色与镜检

实验:放线菌形态观察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分类与代表种类;霉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酵母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特性

1.主要内容

1)形态结构

2)繁殖方式

3)真菌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真菌的概念与结构。真菌孢子的种类。真菌的亚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应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显微结构和菌落形态在真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真菌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霉菌和酵母菌

1.主要内容

1)定义

2)主要特点

3)常见种属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霉菌的概念;霉菌的菌落特点;霉菌的营养特点;酵母菌的概念;酵母菌的菌落和显微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菌落或显微特点区分常见的霉菌属。酵母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

(三)实践环节

实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酵母菌形态观察

第三章非细胞生物——病毒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病毒的主要特点;病毒分类的依据;噬菌体的特点与增殖过程;植物病毒的特点、危害性和防治。了解亚病毒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毒结构和特点

1.主要内容

1)病毒的结构

2)病毒的核酸

3)病毒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病毒的大小范围;病毒的三种基本形态;病毒的基本结构;壳体和壳粒;包膜;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的主要特点。病毒结构的相对简单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释病毒一般抵抗力不强的原因;病毒对普通抗生素不敏感的原因。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

1.主要内容

1)一步生长曲线

2)毒性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病毒的分类和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病毒分类的依据;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的概念;朊病毒的致病。噬菌体的典型结构;一步生长曲线;噬菌斑;噬菌体与其它病毒寄生专一性的比较;病毒增殖的五个阶段;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酶;朊病毒的独特性。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病毒的增殖过程。

第三节病毒的分类和应用

1.主要内容

1)病毒的分类依据

2)病毒的危害和控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现代病毒分类法;病毒传播途径;抗病毒剂;疫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噬菌体的危害及控制;常见人类病毒的传播途径;抗病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疫苗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目的要求:

主要应掌握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的种类与配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4)培养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几大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的分类;生长因子的概念与种类。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自养、异养、光能、化能的概念。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过程;培养基的类型;固体、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加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从营养要素的观点分析已知培养基的配方。为某种微生物配制良好的培养基应该考虑的因素。

(三)实践环节

实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

实验:菌种保藏实验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目的要求:

微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物质、代谢过程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微生物的分解产能途径;发酵作用的概念、种类与重要性;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能量代谢

2)分解代谢

3)合成代谢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四种降解脱氢途径;ED途径的独特性;几种常见发酵作用的过程及参与微生物。二氧化碳的同化;硝酸盐的同化;分子态氮的同化。次生代谢的定义;次生代谢产物的定义;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常见的各类次生代谢产物举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发酵作用与产物的应用价值。几种主要元素同化的重要性。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应用价值。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对微生物生长有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怎样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的作用机理与使用特点;化学治疗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医学上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培养与生长

1.主要内容

1)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2)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3)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4)细菌的生长曲线

5)细菌的连续培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纯培养的概念;单菌落的概念;获得纯培养的几种主要方法。微生物细胞总数、活细胞数、细胞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的概念;生长曲线的定义;生长曲线四个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细菌、放线菌或霉菌的纯培养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判断出最为适宜的测定方法;稀释平皿法既可用于分离纯培养,又可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生长曲线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应用上的价值。

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1.主要内容

1)营养条件

2)温度

3)pH值

4)氧气和二氧化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微生物的三个温度类型;加热杀菌的常用方法;各大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以需氧程度对微生物的分类;辐射的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温度、pH值、水分活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机制;常见微生物的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加热及辐射杀菌的原理与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或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第三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1.主要内容

1)灭菌消毒

2)化学治疗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的种类与名称;石炭酸系数。灭菌、消毒和防腐的区别;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的作用机理。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了解其使用特点。化学治疗剂的概念;磺胺的结构;抗生素;抑菌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解释微生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方法。

(三)实践环节

实验:微生物分离培养

实验:食品中细菌总菌落数的测定

实验: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

实验:微生物数量测定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即RNA和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和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表达的简要过程;基因表达的调节;微生物的突变及其机制;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重组DNA技术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重组

1.主要内容

1)突变及其机制

2)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因、基因组、染色体的概念;质粒的概念、特点与类型;突变的概念与类型;诱变与诱变剂;常用的诱变方式;突变率与回复突变。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包括转化作用、转导作用、接合作用、基因转座;转导的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变异对于微生物的意义;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的使用。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对于细菌适应和进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重组DNA技术简介

1.主要内容

1)目的基因的克隆

2)克隆子的筛选

3)DNA的人工合成和扩增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重组DNA技术的概念;基因工程的概念;克隆的含义;目的基因的克隆的程序;基因克隆的几种常用载体;克隆子的受体细胞的种类;PCR的概念与基本步骤;基因的定位诱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克隆子的筛选策略;体外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体外重组DNA技术与微生物育种;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