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法学院院况介绍
2016-12-18来源: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法学院院况介绍

法学院是滇池学院最早成立并招生的学院,目前,法学院下设法学系和社会工作系,分院院长下设法学系系主任一名,,社会工作系系主任一名,院长助理三名,教务干事两名,专职辅导员六名。此外,主要依托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以及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较强师资力量以保证教学质量,法学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为46.6%;教授、副教授比率占50%以上。截止到2013年9月在校学生共计1715名,已经培养合格毕业生共计2377名。

我院于2011年9月获批云南省“十二五”规划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这是目前云南省独立院校中唯一获批的重点建设学科。

2013年4月12日-14日, 作为“全国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协作机制”理事长单位,我院成功举办了“全国独立学院(含民办高校)法学教育2013年会”。方慧教授任“全国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协作机制”理事长,陈淑静老师任理事。该次大会获得了滇池学院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获得了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我们秉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疑案探讨、法律咨询和社会调研等活动,其中,模拟法庭活动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的法律知识深受全院师生的好评和积极参与,现已设立校内模拟法庭专业实验室,可容纳200人左右,配备专业设施器材,每学年定期举行活动,学院将扩大投资在杨林校区新建模拟法庭实验教室一间。通过模拟法庭教学,可有机地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将公安工作与检察、审判工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对法律条文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说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最终达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执法水平的目的。另外,我们与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等多家单位携手,用“庭审进校园”、《审判实务》课程等最直观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观摩学习讨论机会。目前,我院已与多家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检法系统以及社会福利机构签订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我院实践教学能力,在组织我院教师、我院学生以及专业律师进行了多次可行性实验论证的基础上,已购买杭州法源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司法实训教学模拟系统”软件,该软件可以在滇池学院校本部和杨林校区同时使用;由相关教师开设《司法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学院实验室上课,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在宿舍自学。该软件系统已经在山东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使用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院将作为云南地区所有高校中第一家引进该软件的单位,这对于实践教学将是个重大突破。

2012年3月22日,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启动“庭审走进民众,阳光司法”活动,到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发生在15年前的抢劫案。我院教务处、公共教学部、教学督导等相关老师及法学系近200名大学师生旁听了此案。

2012年5月24日上午9时,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在我院崇志楼报告厅分别依法公开审理张明盗窃一案、江维芳假冒注册商标一案。我院法学系师生代表旁听庭审全程,庭审吸引了在昆媒体的报道。

2012年9月25日上午9时,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统一部署,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全市法院“庭审走近民众”阳光司法活动再次走进滇院,环保审判庭开庭在我院崇志楼报告厅正式审理环保公益诉讼案件。滇池学院法学院院长方慧教授以及我院教务处、公共教学部、教学监察室相关老师,法学院200余名师生旁听了整个庭审过程。

法学院学生活动异彩纷呈,团总支、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了“爱心满园”、“香港——两岸四地杰出社工学生研讨会”“校园二手市场”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舞台。良好的专业素养,较强的适应能力,使法学院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也必须坚持教学创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注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特点,充分体现培养目标,争取在同级同类同专业的院校中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与专长,争取成为省内同类院校的示范专业,使毕业生的素质与水平在省内同专业中居于中上等。

法学专业介绍

法学旨在培养法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本专业以拓宽基础,注重能力,面向未来,适度发展为原则,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立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的学生其职业发展方向即使是在转行时,大多数也选择在与“法”相关联的行业,或在企业任职做法律顾问、或做媒体的法制版编辑、记者等。有的根据其个人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转换专业,在“法”岗位对其紧闭大门的时候,他们没有挤独木桥,而是独僻蹊径,在企业、公司的商务部任职,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商务合同的签订、谈判、维护企业利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的价值也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

薪酬水平与就业难度 :法学类专业整体薪酬水平,相比之下比其他行业要高些。能者多劳,拿律师来说,年平均收入在1 O万元左右。当然律师事务所不同,以及资历深浅也直接关系到律师的收入。从事不同性质的案件,比如经济、金融、证券、房地产等涉外官司,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可能只有千元左右,资深律师一年赚500万元不成问题。而婚姻、劳动法、知识产权等之类的案件,律师收费较低。而在企业做法律顾问的,也有着不菲的收入。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系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本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此时,可借助在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帮助或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来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此外,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 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而已。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我国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比较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法学人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每年都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且企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律师行业也急需补充大量的高素质的律师人才。目前中国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很多企业非常需要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才。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

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是社会学服务于中国社会的重要分支专业,近几年在全国高校中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杜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应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

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

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社会学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组织社会学、伦理学、文化人类学、田野社会调查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4-1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相关专业:社会学 心理学 人类学等

我系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现状

2007年9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法学系迎来了我院第一届社会工作专业新生,在学院领导和系主任的悉心关怀下,我系创建了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共26人组成的第一届社会工作班。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影响的日益深入,2008年9月,第二届社会工作专业招收新生33人,与第一届相比,人数增长近27%。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由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和59名本科在读的“社工”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队伍。

秉承专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理念,依托“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英才社工服务中心”,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引领下,我们不断积极探索,奋勇前行,积极开展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2008年7月,出席参加在香港树仁大学举办的“两岸四地杰出社工学生研讨会”

2008年重阳节,到昆明社会福利院慰问老年人,带去丰富多彩的节目,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2008年10月,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参观学习,并协同该院精神科医师完成以“阳光旅程”为主题的小组治疗

2008年圣诞节,组织西山区博爱聋儿康复中心的聋哑儿童来我校与我校师生共同开展“爱心满院”活动并送上全院师生准备的爱心礼物等等。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特色的专业服务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专业实践的服务经验,不断总结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为今后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社会工作已经在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生根、发芽……她虽然还年轻,虽然还幼小,但她充满生机!我们相信,有了学院领导的关怀,有了大家学者的引领,社会工作专业一定会在一届又一届社工人的不懈努力下茁壮成长,以至开出朴实的花朵,杰出丰硕的果实!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前景

党的十七大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总体部署的同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以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正像经济建设需要经济人才一样,社会建设也需要社会人才。实践证明,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因此,落实十七大关于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要特别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并从岗位建设着手为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总体要求,对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如民政、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公安、司法等政府部门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应加快职能转变,完善机构设置,明确社会工作岗位,大量选拔和培养熟悉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的社会工作人才。特别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政府机构和群团组织的社会工作人才选拔培养和引进力度。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生活在基层,奉献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贯彻落实,具体任务要靠他们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完成。他们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本领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要积极引导和激励他们主动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顺应群众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矫治、社区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把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纳入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不断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注重把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人才选拔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

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提供公益服务的基本社会组织,是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从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数量需求来看,公益类事业单位是目前需求较大的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已经初具规模。其类型多样,涉及面广,情况各异。如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各类家庭服务机构,各类就业指导机构,各类司法矫正机构,等等。对实现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对社会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和高质量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和公益目标的实现,加快社会工作岗位建设,努力使事业单位成为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切实承担起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

广大城乡社区

城乡社区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我国社区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社区工作繁重,现有的社区工作队伍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人手和财力去满足不断增长的社区居民自治事务和为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还要提高,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社会服务也有一定的困难;社区社会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社区建设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大力发展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本着理顺关系、整合资源的原则,在社区党的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公共服务组织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探索并建立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机制。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实际,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农村社会工作岗位建设纳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之中。有条件的地区应以乡镇为单位探索建立服务于广大农村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备针对农村事务的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努力用专业队伍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公益类民间组织

从国外和香港的经验来看,民间组织是将来社工岗位需求的主体。截至2007年3月底,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组织总数已经达到35万个。可以说,在我国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民间组织体系。但尽管如此,我国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现行民间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不到位,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人员队伍素质不够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公益类民间组织,使社会公益类民间组织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突出重点,鼓励社会力量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减灾救灾、社会慈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积极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发展,适当放宽对社区民间组织的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探索建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完善民间组织税收优惠制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社会公益类民间组织实行减免税政策。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