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学院简介
2016-04-02来源:云南师范大学招生处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1200  65941255  学院网址:http://tgsf.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源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候学系和联大师范学院史地系。下设地理科学、旅游学、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教师教育五个系;旅游规划研究、区域规划与西部发展研究、“3S”技术应用研究、自然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环境教育研究、东南亚南亚研究、旅游教育培训、实验教学等八个中心;国土开发与整治、区域经济与人口、艾滋病与社会发展、水土资源与山地灾害等四个研究所。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14人,副高2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博士32(不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硕士40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41%;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生39人,硕士研究生312人,全日制本科生1462人。

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山地环境与灾害防治、边疆地理学、教育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位)、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地理教育(教育硕士)等12个硕士点或方向;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测绘工程等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两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学科平台建设发展快,有“地理科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地理科学与技术”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旅游、教学技能、规划设计、测量等实验室;有国家旅游局批准的旅游规划资质,是云南省导游、旅游景区管理等的培训单位。

资料室藏书10万余册,专业期刊100余种,外文期刊近20种。近年来,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建工杯结构设计竞赛及素质活动等国家级、省级、校级竞赛中获奖220余项,旅游导游资格考试过关率位居全省同期的前列,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名列学校前茅。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文理兼招)

本专业主要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院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和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地理、资源环境、国情、人口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到国土局、发改委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管理、科研及规划设计等工作。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应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认为修养,善于团队合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核心知识领域: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主要专业课程:地质地貌学、气候学与水文学、生物与土壤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自然地理类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乡规划原理等人文地理类课程;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云南与东南亚地理等区域地理类课程;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方法、GIS软件应用等地理信息技术类课程;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学、全球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等资源环境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地理媒体教学技术以及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教育实习等教师教育类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非师范,文理兼招)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从事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与修复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科研单位及发改、国土、环保、林业、水务、旅游等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业单位工作。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扎实的自然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学、自然资源学、生态学;

核心知识领域: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

主要专业课程: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土壤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生物地理学、地图学、地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水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土壤污染与治理、污水处理技术、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GIS理论与应用、遥感概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环境工程类实习专业或区域地理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非师范,文理兼招)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微观的规划设计和土地管理,熟练掌握GIS应用、城乡规划与设计、村镇建设、景观规划与设计等专业技能,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可自主获取知识;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与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利用互连网络进行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管理、分析、与应用,并熟练掌握各类城乡规划类的软件,具备编制各种不同规划的技能;具备一定的科研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不同尺度规划编制。

主干学科:地理学、城乡规划学;核心知识领域:地理学类、数学与信息类、城乡规划类、管理类、环境类。

主要专业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概论、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原理、数字测图、GIS原理与应用、遥感概论、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则、修建性详细规则、园林与绿地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综合实习、人文地理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计算机专题地图编制、各种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园林绿地规划)的编制实践、城市规划实务与图件设计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非师范,文理兼招)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图学专业知识,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培养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的知识和工具进行空间信息处理、信息管理、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具有利用互连网络进行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熟练进行地理数据获取,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管理、分析、处理与应用地理信息;具备研究报告的写作能力;具备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协同攻关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或具体应用。

主干学科: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核心知识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地图学、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WebGIS技术、实用GIS开发、GIS软件工程学、遥感原理与方法、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数字地形分析、遥感地学分析、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GPS原理与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学与地图学实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非师范,文理兼招,有两种模式)

国内模式:(四年在国内)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英语、区域旅游规划、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企业营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

 “2+2”模式(非师范,文理兼招,前2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后2年到泰国的大学学习)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系统地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中国及东盟国家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能在中外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服务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具体体现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符合职业要求的仪态仪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创新和竞争意识;具有涉外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较强的现代服务意识。掌握泰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熟悉我国有关涉外政策和法规;掌握旅游经济、管理、营销、法规、规划、教育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和泰语交际能力、扎实的英语和泰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语音语调规范;具有良好的汉语修养,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熟悉涉外业务,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能科学分析和处理涉外事务中的实际问题;熟练运用计算机及常用办公软件;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

 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

1.国内部分:高等数学、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基础泰语、中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经济学等。

2.泰国部分:综合泰语、泰语听力、泰语口语、旅游泰语、泰国旅游地理、旅游法规、管理信息系统、旅游项目策划与组织、统计学、会计学、饭店管理概论和财务管理等。另,在泰国学习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三项合计约需开支人民币3.5万元左右。希望考生报考时充分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师范,文理兼招)

本专业2007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二类特色建设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旅游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应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旅游教学工作。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旅游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区域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旅游教学论、教育实习等旅游教育方向类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教育见习和实习。

测绘工程专业(非师范,招收理工科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地面与卫星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及地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等方面知识,掌握空间信息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能从事国家基础测绘、运载工具导航、城市和工程建设、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测绘工作,并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在工矿企业、城市规划、市政管理、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航空航海导航、农业资源调查、电力、水利和军事等众多领域从事相关工作。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具体体现为: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工程综合和测绘仪器操作能力;具有空间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的能力;具有GIS开发和应用的能力;能将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相关领域的创业能力。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部分构成。通识教育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包含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实践训练等,涵盖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工程与工业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核心知识领域。综合教育包含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社情国情教育等。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象处理、地图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方法(RS)、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学、城市规划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实习、课程设计、工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