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15-10-26来源:湖南理工学院网

考试科目代码:[721]

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导论(10分)

考试内容:

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范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特点。

(2)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形成的四种范式。

(3)了解近年来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文学特征论(20分)

考试内容:

文学的形象特征、意识形态特征、审美特征、文化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外文论史上关于文学本质的代表性观点。

(2)论述文学形象的内涵及其特征。

(3)论述文学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4)理解文学的审美内涵。

(5)了解中西关于“文化”的代表性观点。

(6)理解“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

(7)了解“互文性”的基本内涵。

(三)文学对象论(20分)

考试内容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文学的真实性。母题与集体无意识。

考试要求:

(1)了解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及劳动说的基本内涵。

(2)理解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提出的“三要素”说的基本内涵。

(3)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

(4)理解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内涵并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5)了解母题、集体无意识的基本内涵。

(四)文学创作论(20分)

考试内容: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传达。创造个性与文学风格。文学思潮与流派。

考试要求:

(1)了解创作主体、创作个性、文学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概念的含义。

(2)论述柏拉图与陆机的灵感论。

(3)理解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

(4)理解曹丕、刘勰、司空图及法国文学家卜封对风格的看法。

(五)文学形式论(30分)

考试内容: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文学形象的三种至境形态。文学文本。文学体裁。

考试要求:

(1)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2)理解恩格斯对典型的论述。

(3)理解意境的内涵及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4)了解《周易•系辞》、《文心雕龙•神思》、叶燮《原诗》的“意象”观。

(5)理解文本的内涵及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提出的文本层次论。

(6)了解“意蕴”的基本内涵。

(7)论述网络文学的内涵及特点。

(8)了解蒙太奇、三一律、悲剧、喜剧的内涵。

(六)文学接受论(30分)

考试内容:

文学接受的意义、过程。文学批评。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学接受、二度创作、潜文本、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误读、

共鸣、延留、酷评的基本内涵。

(2)论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一命题。

(3)全面理解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读”现象。

(4)对普希金“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与缺点的科学”这一命

题加以论述。

(5)理解“社会历史批评”的内涵,并运用这种批评方法评价具体作品。

(6)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评价具体作品。

(7)理解“本体批评”的内涵,运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分析诗歌作品。

(8)理解恩格斯提出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内涵,运用这一标

准评价文学作品。

(9)理解批评家的职责和修养。

(七)文学价值论(10分)

考试内容:

文学价值的生成与表现。

考试要求:

(1)理解文学价值的多元性,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2)理解文学价值是由文学接受直接生成这一特点。

(八)中外文学理论比较论(10分)

考试内容:

中外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印象式批评”的基本内涵。

(2)理解“诗言志”的内涵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影响。

(3)论述中国古代文论将文学生命化这一基本特征。

(4)理解西方文论高度系统化、理论化的特征。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余三定主编:《文学概论》(第三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考试科目代码:[826]

考试科目名称:语言理论及应用

一、考核目标

(一)考核考生对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结构规律以及语言分化、接触与演变规律的掌握程度,能从共时与历时、内部与外部的角度对具体语言现象做出分析。

(二)考核学生对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能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材料分析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1.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的符号性(语言与言语、口语与书面语、语言与符号)

(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任意性、线条性、层级性、语言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3.语音和音系

(1)元音和辅音

(2)对立与互补、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

(3)语音单位的聚合与组合

4.语法

(1)语法单位

(2)组合的层次性、递归性和开放性

(3)词类、形态、语法范畴

5.语义与语用

(1)词义的特征与词义的各种关系

(2)语境与语境义、话题与说明、焦点与预设

6.语言的分化、接触及语言系统的演变

(1)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2)地域方言、社会方言、亲属语言

(3)语言的接触

(4)语音、词汇和词义、语法系统的演变

7.语言学发展简史与语言学理论的应用

(1)现代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2)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4)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

(3)乔姆斯基与形式语言学

(4)认知语言学与象似理论、隐喻理论、典型范畴理论

(5)直接成分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

参考书目:

(一)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考试科目名称:语言学理论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填空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名词解释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语言学及其学科地位

考试内容:

语言学的对象及其学科发展。

(二)语言的功能

考试内容: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

(三)语言是符号系统

考试内容:

语言的符号性质、语言的系统性。

(四)语音和音系

考试内容:

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语音的声学特征、语音的生理特征、音位和音系、音位的聚合、语音单位的组合。

(五)语法

考试内容:

语法及语法单位、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语法变换、语言结构类型。

(六)语义和语用

考试内容:

词汇及词义、句子的意义、语境、焦点。

(七)语言的演变与语言的分化

考试内容: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

(八)语言的接触

考试内容:

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混合语。

(九)语言系统的演变

考试内容:

语音演变的规律及其演变机制、语法演变的规律及其演变机制、词汇和语音的演变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语言学概论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考试科目代码:[713]

考试科目名称:语言综合

一、考核目标

(一)考察考生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察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籍、理解古文、翻译古文的实际能力;考察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材料分析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古代汉语”部分,50%(75分)

考试要求: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训诂、音韵、语法等),利用古汉语知识解决古籍中的语言问题,能熟练准确地进行古文阅读和翻译。

考试内容:

1.文字

(1)汉字的形体结构

(2)汉字书体的演变

(3)古书中的用字

2.词汇

(1)单音词、复音词

(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4)古今词义的变化

(4)同义词辨析

(5)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3.训诂

(1)训诂的涵义

(2)训诂的材料与内容

(3)训诂的术语与方式

(4)古书的注释、句读、校勘

4.音韵

(1)三十六字母及《广韵》206韵

(2)《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

(3)叶音、反切

(4)唐宋诗词的格律

5.语法

(1)古代汉语实词

(2)古代汉语虚词

(3)古代汉语句法

6、古文的阅读、理解与翻译

(二)“现代汉语”部分,50%(75分)

考试要求: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利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

考试内容:

1.现代汉语的形成与汉语七大方言分区

2.语音

(1)语音的性质

(2)普通话语音系统与汉语拼音方案

(3)语流音变与语调

3.词汇

(1)词义的性质、分类与词的义素分析

(2)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3)词的结构

4.语法

(1)语法的性质、语法单位的切分

(2)词类划分的依据、词类、词的兼类

(3)短语的功能类型、结构类型与结构分析

(4)句型与句式

(5)单句句子成分分析、复句结构类型与结构层次分析

5.语用

(1)话语交际的原则

(2)言内意义与言外意义

(3)辞格与语体

6.当前语言热点问题分析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校订重排本。

(二)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考试科目代码:[828]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考核目标

(一)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学史发展脉络及基本规律的能力。

(二)考察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文学思潮与流派,主要文体的特征及发展演进等的掌握程度及理解、分析能力。

(三)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文学史常识填空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论述题:1题,共20分。

5、综合分析题:5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核内容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占50%,唐宋文学占50%,元明清文学占50%。

(一)先秦文学

1、绪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2、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我国神话的保留情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诗经》:《诗经》的编定、体制和流传;《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4、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尚书》的基本内容;《春秋》的体例与笔法;《左传》的名称、体例及与《春秋》的关系;《左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国语》及《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5、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6、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二)秦汉文学

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

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的成书、体例及文学成就;李斯的散文;贾谊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3、汉赋:汉赋的特征及繁荣原因;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的题材内容及艺术表现;汉赋代表作家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及其他赋家的创作及在赋史上的贡献。

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体例与思想内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5、两汉乐府诗:乐府与乐府诗;汉代乐府诗的分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6、《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汉书》的叙事笔法;《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

7、东汉文人诗:东汉文人诗的主要作家及创作特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的渗透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2、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操的文学成就;曹丕的文学贡献;曹植的五言诗成就与特色;建安七子及蔡琰《悲愤诗》;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3、两晋诗坛:太康诗风的特征;陆机、潘岳的文学成就;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4、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生平与思想性格;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5、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西洲曲》、《木兰诗》的特点。

6、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地位;鲍照诗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7、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永明体”的兴起、特点及代表作家;谢朓对山水诗的贡献;沈约在诗史上的贡献;何逊、阴铿的诗歌;齐梁诗人集团;南朝“宫体”诗的特点、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8、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的创作分期及诗文成就。

9、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齐梁新变之风;《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10、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编撰及其文学成就。

(四)隋唐五代文学

1、绪论:唐诗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文章四友及杜审言的诗歌成就;沈佺期、宋之问与五律的定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3、盛唐的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

4、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5、杜甫:杜甫的家世、生平与思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

6、大历诗风: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风;刘长卿与韦应物的诗歌特色;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与李益的边塞诗;大历时期诗歌内容与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

7、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特点;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8、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生平、思想、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特点;《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闲适诗及影响;新乐府运动;元和体。

9、唐代散文:唐代政治变革与文体文风改革的内在联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10、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的嬗变及其繁荣的原因;唐传奇发展阶段的概貌及代表作品;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俗讲与变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11、晚唐诗歌与李商隐: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题材内容;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

12、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温庭筠及韦庄词;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五)宋代文学

1、绪论: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理学与宋代文学的关系;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2、宋初文学: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晚唐体诗、西昆体诗歌的特点;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主张及评价;.欧阳修诗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地位;王安石诗文的风格特点;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的创作。

3、北宋前期词: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范仲淹、张先词对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

4、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诗歌;苏轼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6、北宋中后期词坛:黄庭坚、晁补之的词作;晏几道、秦观、贺铸对晏欧词风的继承与创新;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

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的词论及其作品;朱淑真的词作;张元干、岳飞等词人及其作品。

8、陆游等中兴诗人:陆游的家世生平、爱国思想、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陆游的影响;诚斋体的主要特点;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辛词的境界的拓展;辛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的地位和影响;辛派词人。

10、宋末词坛:姜夔及其词作;吴文英及其词作;宋末其他词人。

11、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英雄诗人与遗民诗人;元好问纪乱诗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六)元代文学

1、绪论:元代的社会概况;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文学特征。

2、元杂剧的兴盛:戏曲的起源与杂剧的出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杂剧的体制特点。

3、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个性;关汉卿杂剧创作概况;《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4、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故事的演进;《西厢记》的思想意义、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5、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白朴与《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赵氏孤儿》的传播与影响;《倩女离魂》等元代后期杂剧。

6、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的体制特点与题材特点;《琵琶记》创作意图;《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四大南戏及其他。

7、元代散曲与诗文:散曲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元代前后期散曲创作概况;马致远、张可久、张养浩等散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元代诗文概况。

(七)明代文学

1、绪论: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2、《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章回体小说的形成与特点;《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

3、《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

4、《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5、《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金瓶梅》对世情小说的影响。

6、“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话本与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贡献;三言二拍的时代特征及其意义;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明代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7、明代杂剧:明初杂剧创作;康海、王九思的杂剧创作;徐渭及其《四声猿》。

8、明代传奇: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汤沈之争。

9、汤显祖: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临川四梦;《牡丹亭》的思想意蕴及其成就;汤显祖的地位及影响。

10、明代诗文:明初诗歌与宋濂、刘基的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明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及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与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变革及局限;晚明小品文;明末复社与几社。

(八)清代文学

1、绪论: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2、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遗民诗人;清初古文三大家;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及其“梅村体”;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词的风格特点;王士禛“神韵说”与康熙诗坛。

3、清初戏曲与南洪北孔:清初吴伟业、尤侗的戏剧创作;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群的创作;李渔风情喜剧;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

4、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5、《聊斋志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狐鬼世界的建构与内涵;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6、《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个性;《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7、《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红楼梦》的思想意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红学简史。

8、清中叶文学:袁枚及“性灵派”;桐城派及其流变;骈文的复兴和汪中;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李汝珍与《镜花缘》;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再生缘》及讲唱文学的盛行。

9、晚清文学:西学东渐与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龚自珍的诗文创作内容与特点;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曾国藩“湘乡派”与桐城古文的余响;梁启超的新文体;南社诗人与“同光体”诗歌;“清季四大词人”;小说界革命与晚清谴责小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等编著:《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朱东润等编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

一、考核目标

(一)本考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察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籍、理解古文、翻译古文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材料分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训诂、音韵、语法等),利用古汉语知识解决古籍中的语言问题,能熟练准确地进行古文阅读和翻译。

考试内容:

1.了解和掌握文字基础知识

(1)汉字的形体结构

(2)汉字书体的演变

(3)古书中的用字

2.了解和掌握词汇基础知识

(1)单音词与复音词

(2)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4)古今词义的变化

(4)同义词辨析

(5)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3.了解和掌握训诂基础知识

(1)训诂的涵义

(2)训诂的材料与内容

(3)训诂的术语

(4)训诂的方式

(5)古书的注释、句读、校勘

4.了解和掌握音韵基础知识

(1)了解《广韵》、《中原音韵》的相关知识

(2)掌握唐宋诗词的基本格律

5.了解和掌握语法基础知识

(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

(2)古代汉语虚词的语法特点

(3)古代汉语句法

6、古文的阅读、分析、理解与翻译

五、主要参考书目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校订重排本。

考试科目代码:[716]

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

一、考核目标

1、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2、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言理论、艺术理论及文学史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历代诗词曲名篇默写题:2-4小题(视繁简难易具体情况而定,下同),每小题10-5分,共20分。

2、古文标点题:1-2小题,每小题20-10分,共20分。

3、古文语译题:1-2小题,每小题20-10分,共20分。

4、阅读与分析题:1小题,问题设置3-6个,每问10-5分,共30分。

5、赏析与评论题:1小题,命题或自命题专题作文,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1、历代诗词曲名篇默写部分(20分)

熟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列诗词曲作品,繁体或简体正确默写,采用倒扣分制。

2、古文标点部分(20分)

能正确运用现行标点符号规则标点繁体古文文献,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文献相当或略高,后者如《左传》、《战国策》等,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倒扣分制。

3、古文语译部分(20分)

具备良好的古汉语文献今译能力,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文献相当或略高,后者如《史记》、《汉书》等,能识繁用简或繁简自由转换,译语文从字顺,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倒扣分制。

4、阅读与分析部分(30分)

具备良好的古代各体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能力,相关分析知识背景较宽大且理论化程度较高,能视具体情况折中采取有什么、有什么-如何、有什么-为什么-如何等多种思维形式,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作品相当或略高,后者如《昭明文选》、《李太白集》等,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要点判分制。

5、赏析与评论部分(60分)

能就给定某一古代作家作品写作命题或自命题专题赏析与评论一篇,要求独立成文、题文相符、赏析精致、评论深刻、逻辑严谨、文从字顺、自成格局且字数达到2000字左右,给定作家作品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相当或略高,后者如《昭明文选》、《李太白集》等,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等级判分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等编著:《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二版。

2、朱东润等编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考试科目名称:汉语及语言学

一、考核目标

(一)考察考生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二)考察学生对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释实际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古代汉语,30%(30分)

1.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书体的演变、古书中的用字

2.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古今词义的变化

3.训诂的术语、训诂的方式、古书的注释、句读、校勘

4.三十六字母及《广韵》206韵、《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叶音与反切

5.古代汉语实词、虚词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句法

6.古文的阅读、分析、理解与翻译

(二)现代汉语,30%(30分)

1.现代汉语的形成与汉语七大方言分区

2.现代汉语构词法

3.词类与词类划分依据

4.短语、单句、复句的结构层次分析

5.汉语特殊句型与句式分析

(三)语言理论及应用,40%(40分)

1.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符号性与系统性

3.语音和音系

4.语法单位与语法单位的组合、词类、形态、语法范畴

5.语境与语境义、话题与说明、焦点与预设

6.语言的分化、接触与语言系统的演变

7.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与形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象似理论、隐喻理论、典型范畴理论

8.直接成分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

(四)当代汉语语言热点问题分析

主要参考书目

(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校订重排本。

(二)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四)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考试科目名称:汉语综合

一、考核目标

(一)本考试科目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汉语言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察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籍、理解古文、翻译古文的实际能力;考察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材料分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古代汉语,50%(50分)

1.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书体的演变、古书中的用字

2.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古今词义的变化

3.训诂的术语、训诂的方式、古书的注释、句读、校勘

4.三十六字母及《广韵》206韵、《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叶音与反切

5.古代汉语实词、虚词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句法

6.古文的阅读、分析、理解与翻译

(二)现代汉语,50%(50分)

1.现代汉语的形成与汉语七大方言分区

2.现代汉语构词法

3.词类及其划分的依据

4.短语、单句、复句的结构层次分析

5.汉语特殊句型与句式分析

(三)当代汉语语言热点问题分析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校订重排本。

(二)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考试科目名称:外国文学史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分清善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古代文学史,20%(20分)

1、古代文学

考试内容:

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

考试要求:

(1)了解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及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2)了解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成就。

(3)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繁荣发展,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品。

(4)了解《埃涅阿斯纪》的文学成就。

2、中世纪文学

考试内容:

骑士文学;但丁与《神曲》。

考试要求:

(1)理解骑士文学的基本类别与特点。

(2)论述但丁《神曲》的新旧双重性。。

(二)近代文学,50%(50分)

1、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考试内容: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莎士比亚

考试要求:

(1)了解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

(2)理解《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关系。

(3)理解哈姆雷特的踌躇延宕的原因;论述《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论述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

2、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巴洛克文学、莫里哀的喜剧。

考试要求:

(1)了解巴洛克文学的起源、主要特征及其与现代派文学的关联。

(2)理解莫里哀喜剧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3、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启蒙主义文学、狂飙突进运动、卢梭、歌德

考试要求:

(1)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并能适当评判。

(2)了解狂飙突进运动的基本情况。

(3)了解歌德创作的基本情况;理解歌德《浮士德》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雨果、拜伦、麦尔维尔

考试要求:

(1)了解欧洲与美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

(2)了解拜伦的东方叙事组诗、拜伦式的英雄。

(3)论述雨果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论述《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艺术风格。

(4)论述麦尔维尔《白鲸》主题与艺术特征

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19世纪现实主义的基本情况。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哈代、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易卜生等人的主要文学成就。

考试要求:

(1)了解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

(2)理解司汤达《红与黑》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3)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构思、基本主题与艺术特点;掌握《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高老头等形象。

(4)理解狄更斯的创作特色及其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5)论述哈代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6)了解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与“多余人”。

(7)了解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小说。论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列文这两条线索的关系。理解《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复活”。

(8)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题与艺术风格。

(9)了解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主题及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三)现当代文学,30%(30分)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劳伦斯、海明威。

考试要求:

(1)了解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2)了解劳伦斯成名作《儿子与情人》的主题与艺术;理解劳伦斯创作中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性。

(3)理解海明威创作中的个性化特点。

2、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卡夫卡、奥尼尔、乔伊斯、福克纳。

考试要求:

(1)论述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理解卡夫卡创作中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3)了解奥尼尔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理解奥尼尔《毛猿》的主题和表现方式。

(4)理解《尤利西斯》中的神话隐喻结构;论述《尤利西斯》对传统小说的创造性突破。

(5)了解福克纳的创作情况;理解《喧哗与骚动》中的结构与表现手法。

3、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考试内容: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特征、萨特、贝克特、海勒、马尔克斯。

考试要求:

(1)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3)了解荒诞派戏剧的基本主张;理解贝克特《等待戈多》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理解黑色幽默在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体现。

(5)理解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及其意义。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加试)

一、考核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知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批评家和文学观点有比较深入的体会。使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色和价值,加深对祖国文学遗产的认识,提高文学理论水平,文学鉴赏和批评的专业能力,古为今用,返本开新。学习本课程要求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熟悉中国文学批评史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准确阐释名家、名著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古代文学理论精华吸收运用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和个人审美意识修养中去,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4、材料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期的各种文学主张与学说,重点是儒道两家的文学观。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对后世中国文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的儒道两家的文学观点和重点理论命题。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古典原著中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并用现代文艺学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

  (一)儒家的文学观:

  1.孔子的文学观。

  2.孟子的文学观。

  3.荀子的文学观与音乐观。

  (二)道家的文学观:

  1.老子的文学观。

  2.庄子的文学观。

  第二章汉代文学批评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起重要传承作用的汉代文学理论批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汉儒对先秦诗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各派文学批评在儒家的共同旗帜下斗争的情况。掌握《诗大序》、司马迁、扬雄、王充《论衡》的基本文学观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上述作家著作中的重点文学理论批评言论,并用现代意识给予说明和阐释。

  二、考核知识点:

  (一)《诗大序》的文学思想。  

  (二)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三)扬雄的文学观。

(四)王充《论衡》的文学观。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2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四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内容、主要理论贡献,以及颜之推《颜氏家训》的文章观。能将上述著作的重点片段译成现代白话文,并用现代意识予以说明和阐释。

  二、考核知识点:

(一)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观。

  (二)陆机《文赋》的文学观。

  (三)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

  (四)裴子野、萧子显与萧统的文学观。

  (五)钟嵘《诗品》的文学观。

(六)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观。

  (七)颜之推的文学观。

  

  第四章唐代文学批评1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唐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唐代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司空图等人的诗论,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并能联系文学史实际,认识唐代文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唐初史学家的文学观。

  (二)陈子昂和李白的文学观。

  (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四)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

  (五)司空图的诗论。

  第五章宋代文学批评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宋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高度成熟且向近代文化转型时期的宋代文论的特点、基本派别和斗争情况。重点掌握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古文理论,程朱理学的文学观,黄庭坚、张戒、陆游、姜夔、严羽等人的诗论。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二)王安石的文论主张。

  (三)苏轼的文学主张。

  (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五)宋代理学家的文学观。

  (六)宋代诗话的文学观。

  (七)李清照的词论。

  第六章金元文学批评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金元两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沿袭宋代遗风的金元诗文批评和开启后世戏曲小说批评的金元肇始之作。重点掌握王若虚、元好问等人的诗论,罗烨《醉翁谈录》的话本小说理论。能够翻译简评论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王若虚的《文辨》和《滹南诗话》。

  (二)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文学理论。

  (三)小说批评的萌芽。

  第七章明代文学批评1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明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与小说戏曲高度繁荣、封建正统诗文走向没落的明代文学现实相适应的明代文学批评的特点。重点掌握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诗文理论,明代戏曲理论批评概况,吴江、临川两派斗争及王骥德的《曲律》,李贽、叶昼的小说评点和冯梦龙的通俗小说理论。能够翻译简评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明代的正统诗文批评。

  1.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2.唐宋派的文学观。

  3.公安派的文学观。

  (二)明代的戏曲批评:

  1.朱权《太和正音谱》的戏曲理论。

  2.李开先、何良俊、王世贞、徐渭的戏曲主张。

  3.李贽的戏曲评点。

  4.吴江派与临川派的论争。

  5.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6.王骥德《曲律》。

  (三)明代的小说批评:

  1.历史小说理论。

  2.神怪小说理论。

  3.李贽、叶昼的小说理论。

  4.冯梦龙的通俗小说理论。

  第八章清代前中期文学批评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代前中期的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封建文化没落、社会新兴力量滋长造成的清代文学批评丰富多彩的特点。重点掌握桐城派古文理论与清初王士祯、叶燮、沈德潜、翁方纲、袁枚等人的诗论,李渔的戏曲理论,金人瑞、曹雪芹等人的小说理论。能够概述和简要评论上述文论家的基本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二)王士祯的“神韵”说。

  (三)叶燮《原诗》的理论主张。

  (四)沈德潜、翁方纲、袁枚的诗论。

  (五)李渔的戏曲理论。

  (六)金人瑞的《水浒》评点。

  (七)曹雪芹的小说理论。

  第九章近代文学批评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批评史。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对传统文化总结批判以及新思潮叠起给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带来的新鲜境界。重点掌握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理论,刘熙载《艺概》和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词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理论和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能够概述和简要评论上述文论家的基本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二)刘熙载《艺概》的词论。

  (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四)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

  (五)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

一、考核目标

(1)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学史发展脉络及基本规律的能力。

(2)考察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文学思潮与流派,主要文体的特征及发展演进等的掌握程度及理解、分析能力。

(3)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论述题:1题,共20分。

4、综合分析题:4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核内容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占50%,唐宋文学占50%,元明清文学占50%。

(一)先秦文学

1、绪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2、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我国神话的保留情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诗经》:《诗经》的编定、体制和流传;《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4、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尚书》的基本内容;《春秋》的体例与笔法;《左传》的名称、体例及与《春秋》的关系;《左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国语》及《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5、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6、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二)秦汉文学

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

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的成书、体例及文学成就;李斯的散文;贾谊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3、汉赋:汉赋的特征及繁荣原因;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的题材内容及艺术表现;汉赋代表作家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及其他赋家的创作及在赋史上的贡献。

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体例与思想内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5、两汉乐府诗:乐府与乐府诗;汉代乐府诗的分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6、《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汉书》的叙事笔法;《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

7、东汉文人诗:东汉文人诗的主要作家及创作特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的渗透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2、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操的文学成就;曹丕的文学贡献;曹植的五言诗成就与特色;建安七子及蔡琰《悲愤诗》;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3、两晋诗坛:太康诗风的特征;陆机、潘岳的文学成就;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4、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生平与思想性格;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5、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西洲曲》、《木兰诗》的特点。

6、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地位;鲍照诗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7、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永明体”的兴起、特点及代表作家;谢朓对山水诗的贡献;沈约在诗史上的贡献;何逊、阴铿的诗歌;齐梁诗人集团;南朝“宫体”诗的特点、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8、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的创作分期及诗文成就。

9、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齐梁新变之风;《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10、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编撰及其文学成就。

(四)隋唐五代文学

1、绪论:唐诗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文章四友及杜审言的诗歌成就;沈佺期、宋之问与五律的定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3、盛唐的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

4、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5、杜甫:杜甫的家世、生平与思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

6、大历诗风: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风;刘长卿与韦应物的诗歌特色;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与李益的边塞诗;大历时期诗歌内容与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

7、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特点;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8、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生平、思想、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特点;《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闲适诗及影响;新乐府运动;元和体。

9、唐代散文:唐代政治变革与文体文风改革的内在联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10、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的嬗变及其繁荣的原因;唐传奇发展阶段的概貌及代表作品;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俗讲与变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11、晚唐诗歌与李商隐: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题材内容;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

12、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温庭筠及韦庄词;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五)宋代文学

1、绪论: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理学与宋代文学的关系;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2、宋初文学: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晚唐体诗、西昆体诗歌的特点;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主张及评价;.欧阳修诗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地位;王安石诗文的风格特点;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的创作。

3、北宋前期词: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范仲淹、张先词对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

4、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诗歌;苏轼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6、北宋中后期词坛:黄庭坚、晁补之的词作;晏几道、秦观、贺铸对晏欧词风的继承与创新;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

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的词论及其作品;朱淑真的词作;张元干、岳飞等词人及其作品。

8、陆游等中兴诗人:陆游的家世生平、爱国思想、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陆游的影响;诚斋体的主要特点;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辛词的境界的拓展;辛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的地位和影响;辛派词人。

10、宋末词坛:姜夔及其词作;吴文英及其词作;宋末其他词人。

11、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英雄诗人与遗民诗人;元好问纪乱诗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六)元代文学

1、绪论:元代的社会概况;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文学特征。

2、元杂剧的兴盛:戏曲的起源与杂剧的出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杂剧的体制特点。

3、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个性;关汉卿杂剧创作概况;《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4、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故事的演进;《西厢记》的思想意义、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5、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白朴与《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赵氏孤儿》的传播与影响;《倩女离魂》等元代后期杂剧。

6、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的体制特点与题材特点;《琵琶记》创作意图;《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四大南戏及其他。

7、元代散曲与诗文:散曲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元代前后期散曲创作概况;马致远、张可久、张养浩等散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元代诗文概况。

(七)明代文学

1、绪论: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2、《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章回体小说的形成与特点;《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

3、《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

4、《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5、《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金瓶梅》对世情小说的影响。

6、“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话本与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贡献;三言二拍的时代特征及其意义;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明代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7、明代杂剧:明初杂剧创作;康海、王九思的杂剧创作;徐渭及其《四声猿》。

8、明代传奇: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汤沈之争。

9、汤显祖: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临川四梦;《牡丹亭》的思想意蕴及其成就;汤显祖的地位及影响。

10、明代诗文:明初诗歌与宋濂、刘基的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明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及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与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变革及局限;晚明小品文;明末复社与几社。

(八)清代文学

1、绪论: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2、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遗民诗人;清初古文三大家;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及其“梅村体”;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词的风格特点;王士禛“神韵说”与康熙诗坛。

3、清初戏曲与南洪北孔:清初吴伟业、尤侗的戏剧创作;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群的创作;李渔风情喜剧;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

4、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5、《聊斋志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狐鬼世界的建构与内涵;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6、《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个性;《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7、《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红楼梦》的思想意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红学简史。

8、清中叶文学:袁枚及“性灵派”;桐城派及其流变;骈文的复兴和汪中;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李汝珍与《镜花缘》;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再生缘》及讲唱文学的盛行。

9、晚清文学:西学东渐与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龚自珍的诗文创作内容与特点;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曾国藩“湘乡派”与桐城古文的余响;梁启超的新文体;南社诗人与“同光体”诗歌;“清季四大词人”;小说界革命与晚清谴责小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等编著:《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朱东润等编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适用对象

2014年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

二,考试目标

考核考生对20世纪初文学革命以来新文学发展过程及规律的了解情况,对近百年来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流派和每次文学运动的熟悉程度,并进而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文艺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鉴赏,分析和研究各种文学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方法

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分值构成

客观题分值占30﹪,主观题分值占70﹪

五,考试内容

现代文学部分

第一编

(一)文学革命与新文学的发生

(二)新文学初期的创作潮流和文学社团

(三)鲁迅的文学作品、思想和成就

(四)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流派和价值

(五)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及成就

(六)新诗的开创和初期的发展

(七)新文学初期散文诸大家的创作和价值

(八)话剧的诞生与初期的话剧创作

第二编

(一)革命文学的论争和左翼文学的兴起

(二)抗战前文学思潮的对立和论争

(三)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及茅盾的文学成就

(四)老舍的京味小说

(五)巴金小说创作转变的内涵及动因

(六)曹禺的话剧创作

(七)从乡土文学到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八)京派、海派和左翼小说创作及其思想内涵的相异

(九)通俗小说的新动向

(十)30年代的新诗流派和作品

(十一)鲁迅的杂文创作

(十二)30年代多样化的散文创作流派和风格

(十三)大众化、职业化的戏剧创作

第三编

(一)战争环境下的文学状态及文学思潮和论争

(二)延安文艺传统的确立与内涵

(三)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和成就

(四)诸种精神意向规制下的小说创作

(五)诗歌创作的多种流派和相异的情感价值倾向

(六)艾青的诗歌创作

(七)战争背景下散文的多样化发展

(八)战争环境下不同政治区域的戏剧发展动态

当代文学部分

第一编

(一)延安文艺方向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和确立

(二)一体化文学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三)文艺批判运动的展开及扩大

(四)小说题材分类的内涵和后果

(五)诗人、诗派的显现和隐没

(六)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

(七)当代小说创作的通俗化意向

(八)百花时代和文艺调整时期的非主流文学

(九)散文创作的新面貌

(十)话剧创作与时代政治文化格局

(十一)“文革文学”的发生与特征

(十二)革命样板戏的价值探析

(十三)“文革”中的地下文学创作

第二编

(一)文学“新时期”的内涵及意义

(二)新启蒙运动与80年代的文学

(三)诗歌的承袭与新诗潮的崛起

(四)伤痕,反思和知青小说

(五)文学寻根和乡土小说

(六)新潮小说的创新与探索

(七)女性作家小说的精神意向

(八)新的文化空间与80、90年代的散文创作

(九)90年代的文化环境和文学状况

(十)90年代的诗歌创新

(十一)90年代的小说创作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

一、适用对象

2014年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

二、考试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考查考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阐释文本的能力;

(三)考查考生对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考查考生运用文学史知识理解各种文学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四)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运用文字表达观点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方法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四,考试分值构成

(一)对文学文本的审美欣赏和感悟能力占30%

(二)掌握和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的能力占20%

(三)掌握和运用文学史知识理解文学文本的能力占20%

(四)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占30%

五,考试内容

考试可以任选现当代文学中一部(篇)经典作品进行文学赏析和文本阐释,写作一篇字数不少于3000的赏析文章。

考试科目代码:[825]

考试科目名称:中西文论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中西文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三)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四)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论史”部分,50%(75分)

1、先秦文论(30分)

[1]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产生

考试内容:

《易经》、《诗经》、《国语》、《左传》、《尚书》中的文学观念。

考试要求:

(1)了解《易经》中“言有物”、“言有序”的内涵。

(2)了解《诗经》对诗歌美刺作用的强调。

(3)了解《国语》的“献诗讽谏”说和《左传》的“观诗知政”说。

(4)理解《尚书•尧典》提出的“诗言志”内涵及其作为“中国诗论开山纲领”

的重要意义。

(5)了解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的泛文学观念。

[2]孔子

考试内容:

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考试要求:

(1)论述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2)理解孔子提出的“思无邪”内涵。

(3)了解孔子“文质并重”的观点。

(4)理解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内涵。

(5)了解孔子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

[3]孟子

考试内容:

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说。

考试要求:

(1)理解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这两种批评方法的基本内

涵及内在联系,准确把握“以意逆志”之“意”的含义。

(2)理解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内涵及其对后世“文气”说的影响。

[4]老子

考试内容: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虚静”说。

考试要求:

(1)理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内涵及对中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影响。

(2)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内涵。

(3)理解“虚静”、“玄览”说。

[5]庄子

考试内容: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考试要求:

(1)理解庄子的“道论”及与其文艺美学思想的关系。

(2)了解“天乐”、“解衣般礡”、“言意之表”说的内涵。

(3)了解庄子的“虚静”、“心斋”、“坐忘”说。

(4)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论。

(5)论述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6)理解庄子文艺美学思想是对老子的全面继承和发展。

[6]墨子

考试内容:

墨子的“非乐”思想。

考试要求:

(1)理解墨子“非乐”思想的基本内涵。

(2)正确评价墨子否定文艺的主张。

[7]《楚辞》

考试内容:

《楚辞》的“发愤抒情”说。

考试要求:

(1)了解“发愤抒情”说的基本内涵。

(2)理解《楚辞》强调通过“抒情”以“言志”是对《诗经》单纯“言志”

的继承和发展。

2、汉魏六朝文论(20分)

[1]司马迁

考试内容: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考试要求:

(1)了解“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

(2)理解“发愤著书”说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继承和发展。

[2]《诗大序》

考试内容:

《诗大序》的文艺思想。

考试要求:

(1)了解“发乎情,止乎礼义”、讽谏说、六艺说、情志统一说的基本内涵。

(2)理解《诗大序》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巨大影响。

[3]王充

考试内容:

王充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

考试要求:

(1)理解王充提倡“真美”,反对“虚妄之言”的基本内涵。

(2)了解王充对文学创作中真实与虚构、夸张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3)了解王充“内外表里,自相副称”说的含义。

(4)了解王充反对复古,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思想。

[4]曹丕

考试内容:

曹丕的“文气”说。

考试要求:

(1)了解曹丕“文气”说的具体内涵。

(2)正确评价曹丕的“文气”说。

[5]陆机

考试内容:

陆机的文学创作论。

考试要求:

(1)了解陆机关于艺术想象的论述。

(2)了解陆机对灵感的论述。

(3)理解“诗缘情而绮靡”的内涵及重大意义。

[6]刘勰

考试内容:

刘勰的思想特征。《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试要求:

(1)了解刘勰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的思想特征。

(2)论述《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3)了解“神思”、“意象”、“隐秀”、“风骨”、“六观”概念的内涵。

(4)了解刘勰文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7]钟嵘

考试内容:

钟嵘的“滋味”说、“直寻”说、“自然英旨”说。

考试要求:

(1)理解“滋味”说的基本内涵及影响。

(2)了解“直寻”说、“自然英旨”说的含义。

3、唐宋金元文论(10分)

[1]陈子昂

考试内容:

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考试要求:

(1)了解“兴寄”论的基本内涵。

(2)了解“汉魏风骨”论的基本内涵。

[2]白居易

考试内容: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论。

考试要求:

(1)理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基本内涵。

(2)了解“直笔”、“实录”的内涵。

[3]韩愈

考试内容:

韩愈“不平则鸣”的文学创作思想。

考试要求:

(1)了解“不平则鸣”说的基本内涵。

(2)了解“不平则鸣”说对后世的影响。

[4]司空图

考试内容:

司空图的诗歌美学思想。

考试要求:

(1)了解“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出处及基

本内涵。

(2)了解司空图诗论对后世苏轼、严羽、王士禛等人的影响。

[5]苏轼

考试内容:

苏轼的文艺创作理论。

考试要求:

(1)理解苏轼提出的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系列重要见解。

(2)了解苏轼文论深受老庄和禅学的影响。

[6]黄庭坚

考试内容: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黄庭坚对学问、法度的强调。

(2)了解“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具体内涵。

(3)了解黄庭坚诗论对后世的影响。

[7]严羽

考试内容:

严羽诗论的基本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试要求:

(1)了解“别材、别趣”、“妙悟”、“兴趣”概念的基本内涵。

(2)理解严羽“诗禅说”的内涵及其所受前代文论的影响。

(3)了解严羽“以盛唐为法”的基本内涵。

(4)了解严羽诗论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5)了解“诗话”这种文论体式在两宋的发展情况。

[8]元好问

考试内容:

元好问《论诗绝句》中的文学思想。

考试要求:

(1)了解以绝句形式论诗的历史。

(2)了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主张。

4、明清文论(15分)

[1]前后七子

考试内容:

前后七子“倡言复古”的文学思想。

考试要求:

(1)理解李梦阳复古主义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2)了解前后七子文学思想的一般性和个别性。

(3)理解王世贞诗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4)理解谢臻关于诗歌创作、诗歌鉴赏的基本观点。

[2]李贽

考试内容:

李贽的“童心”说。

考试要求:

(1)了解李贽“童心”说的基本内涵。

(2)了解李贽文艺思想的叛逆性。

[3]公安派三袁

考试内容:

公安派三袁的“性灵”说。

考试要求:

(1)了解袁宏道以“性灵”为中心的文学思想。

(2)了解公安派文学主张的核心是提倡抒写性灵,反对模拟古人。

[4]王夫之

考试内容:

王夫之对诗歌本质、情理关系、情景关系的看法,对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发挥。

考试要求:

(1)了解“心之元声”说的内涵。

(2)了解王夫之对诗歌情理关系、情景关系的看法。

(3)了解王夫之提出的“摄兴观群怨于一炉”的内涵。

[5]叶燮

考试内容:

叶燮《原诗》的“理、事、情”论和“才、胆、识、力”论。

考试要求:

a)了解“理、事、情”的基本内涵。

b)了解“才、胆、识、力”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

c)了解“胸襟”说或“诗之基”说的基本内涵。

[6]金圣叹

考试内容:

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评点”的含义。

(2)了解“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的基本内涵。

(3)了解金圣叹提出的文章“三境”说的基本内涵。

(4)了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性格”论。

(5)了解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对后世的影响。

[7]李渔

考试内容:

李渔的戏剧文学创作理论。

考试要求:

(1)理解李渔提出的“结构第一”思想的基本内容。

(2)了解李渔关于戏剧语言“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的基本内涵。

[8]王士禛

考试内容:

王士禛的“神韵”说。

考试要求:

(1)了解王士禛“神韵”概念的基本内涵。

(2)理解王士禛“神韵”论的主要特点。

(二)“西方文论史”部分,50%(75分)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

考试内容:

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代表性观点。

考试要求:

(1)理解柏拉图的“洞喻”理论和“理念论”。

(2)了解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

(3)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模仿论”。

(4)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诗与历史的区别。

(5)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6)了解贺拉斯的“得体”概念;

(7)理解朗吉努斯《论崇高》中“崇高”的含义。

2、中世纪的文学理论

考试内容:

中世纪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学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普洛丁的“美的阶梯论”。

(2)理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的“模仿”论。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

考试内容: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学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但丁的“作品四义”说和“诗为寓言”说。

(2)了解达芬奇的诗画比较论。

(3)了解“古今之争”的时间、各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古今之争的内容。

(4)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镜子”说。

4、新古典主义的文论

考试内容:

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了解布瓦洛“理性”、“自然”和“类型”概念的含义。

(2)理解蒲伯的“自然”观。

(3)了解约翰逊的“类型”论。

(4)理解莱辛对“诗”和“画”的区分,并从这种区别中深入理解诗的特质。

(5)理解维柯的“诗性智慧”以及“诗性智慧”的主要特征。

5、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考试内容: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席勒提出的“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内涵。

(2)了解席勒的“游戏说”。

(3)理解歌德的“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一命题并了解歌德所言“自然”的含义。

(4)了解歌德关于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

(5)了解歌德对“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看法。

(6)理解斯塔尔夫人的文艺气候论。

(7)了解雨果的“感情表现”说和“诗的三阶段”说。

(8)理解华兹华斯提出的“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一命题。

6、十九世纪的社会历史批评

考试内容:

十九世纪社会历史批评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别林斯基的“再现”说及“典型性”概念。

(2)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命题。

(3)了解马修•阿诺德对文学的文化意义的思考。

(4)理解丹纳“三要素”说的基本内涵。

7、现代形态文学理论前奏

考试内容:

现代形态文学理论前奏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文艺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2)了解“唯美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象征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4)了解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历时”与“共时”概念的内涵。

8、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诞生的时间、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了解“反常化”(或“陌生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3)正确评价什克洛夫斯基的“反常化”(或“陌生化”)理论。

(4)了解“文学性”概念的内涵。

(5)理解雅各布森关于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的区别。

(6)论述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产生的影响。

9、英美新批评

考试内容:

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

考试要求:

(1)了解英美新批评崛起的历史因素与理论因素。

(2)了解艾略特“无个性理论”的内涵。

(3)理解瑞恰兹的语义批评理论和语境理论的基本内容。

(4)理解兰色姆关于“肌质”与“构架”的内涵。

(5)了解“细读”、“悖论”与“反讽”的含义。

(6)理解退特“张力论”的基本内涵。

10、精神分析文论

考试内容:

精神分析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观点。

(2)论述“文学是性欲的升华”这一命题。

(3)了解“俄狄浦斯情结”的基本内涵。

(4)理解弗洛伊德对作家与“白日梦”关系的论述。

(5)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论的影响。

(6)理解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基本内涵。

11、现象学文论

考试内容:

现象学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理解英伽登的艺术本体论和艺术认识论。

(2)理解英伽登的文学作品层次论。

(3)了解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的含义。

(4)了解姚斯的文学史理论。

(5)了解“期待视野”的含义。

12、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的历史语境、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基本理论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的历史语境。

(2)理解卢卡契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3)了解卢卡契“异化”理论的基本内涵。

(4)了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基本内涵。

(5)理解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

(6)理解阿多诺的反艺术理论。

(7)了解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

(8)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理论特征。

13、结构主义文论

考试内容:

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考试要求:

(1)论述结构主义文论的一般特点。

(2)理解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和叙述学理论。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张少康、刘三富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5年版。

(二)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