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党支部赴康复医院党日活动总结
2015-09-11来源:

我系在医学人文方面具有深厚的底蕴及丰厚的学术积累,本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年来系支部一直坚持深入医院开展党日活动,以充分发挥自身在医学人文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服务社会。我国有着8000万残障人群,因残障所引起的心理、社会阴影覆盖着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可波及2亿人口,这是一个需要人文关怀的庞大人群。在支部书记王一方教授的提议下,我系本年度党日活动的主题围绕“残障与康复群体的人文支持及抚慰”进行,旨在通过医学人文叙事医学(残障故事、自强故事)的途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疏解负性情绪,修补受伤的灵魂,重新焕发意志力,战胜残障,超越残障,成为生命的强者。

2012年10月29日下午,医学人文学系党支部党员和其他教师在书记王一方教授的带队下,来到了民政部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开展党日活动。支部非常重视此次活动,王老师在之前精心进行了活动策划,专门制作了课件,并精挑细选了很多相关的小说、绘本、电影光碟。《健康报》人文管理编辑中心孟小捷主任记者也应邀参加。

康复医院副院长刘启栋、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主任医师对我们的到来进行了欢迎。在简短的介绍后,王一方教授进行了“残障的人文抚慰”主题演讲。首先,他发问什么是残障?指出残障就是残缺,障碍,不是残废!是某种功能的缺失,可以通过手术修补、器官或组织替代、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功能重建。王老师幽默地称自己是近视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残障,需要眼镜辅助才能看得清楚,亲切地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王老师进一步分析了残障的其他影响,比如可以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甚至心理休克,需要心理干预;会感到情感沮丧,情绪压抑/抑郁,需要情绪疏导;可能会意志消沉,信念萎靡颓丧,所以需要进行意志、信仰的重建;还可能导致社会角色破碎,需要对社会角色进行修补;甚至会灵魂失重,道德感倾塌,需要对灵魂安顿;还可能会有权利与义务基线的变异,需要接受法律援助等等。也许是深有体会,不少患者和家属频频点头。

在介绍了美国的残障叙事与人文介入情况后,王老师推荐了阿尔伯姆的《相约星期二》和史铁生的《病隙随笔》两本书。《相约星期二》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其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谈论世界、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原谅等等。在莫里去世后,米奇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展现了生命的价值、意义、生死的真谛。史铁生是一位职业作家,也是一位职业病人,所以成就了这本《病隙随笔》。他每时每刻都在沉思生命的真谛,咀嚼痛苦的本质,直面死亡;与神对话,呼唤希望,驱逐失望、战胜绝望。他揭示了残障的本质,认为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在此意义上,残疾是与生俱来的,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这样。王老师引申说正常人想飞但飞不起来,所以也可以说是某种残疾,从而巧妙地将残障群体与正常群体连结在了一起,听众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生命总会有所限制,所以才会想去突破。每一种困境都意味着生命的残缺,人生注定是残缺的,荒谬和不圆满的,但正是这些痛苦和残缺,使人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接下来,王老师以日本著名纪实作家柳田邦男的话为引子,推出了绘本。柳田邦男曾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次研读绘本的机会,第一次是儿时,第二次是自己当父母时,第三次是当生命受到挫折时,会从绘本中品味出别样的人生滋味。王老师以《母鸡萝丝去散步》等绘本为例,讲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真谛,鼓励残障朋友们正视自己的残缺。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全神贯注,丝毫不觉得这是儿童读物。确实,绘本不仅仅是童书,它用最真切、最质朴、最感性的语言,说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可以帮助病人坦然面对死亡,认识生死和爱的意义。王老师还介绍了《入殓师》等充满生死疾苦哲理的电影,并代表支部将所介绍的这些书籍、电影都赠送给了康复医院。

健康报的孟小捷老师认为这次活动是难得的机会,可以与残障朋友们共谈人生。作为记者,希望今后能通过媒体,为残障人士能与其他人一起共享一片蓝天努力。医学人文系其他老师也从法律、心理、医史等角度出发,鼓励患者们积极面对残障、建立信心,勇敢地去追逐人生梦想。

正当我们起身想去看看病房里的患者时,现场的患者及家属们主动提出想表演节目以示答谢。一位坚强的小男孩忍着腿痛,以稚嫩的童声演唱了《感恩》;一位小女孩也唱了自己拿手的儿歌;两位来自新疆的患者母亲给我们跳起了新疆舞;一位小伙子深情地唱起了《母亲》。这一切,都令我们为之感动。

进入病房区,大家不约而同地驻足于“患者之家,快乐骨科”留言墙前。在这里,患者们通过笔尖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摘抄若干如下。

“我是被别的大医院判了死刑的儿麻患者,在这里我看到了希望。”

“我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受伤的小鸟,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对我们是不够的。这是重塑身心、心灵的莲池,让我们如凤凰般的涅槃、展翅飞翔。”

“医生很好,很亲切,很有耐性,护士姐姐们很尽责,每天都用灿烂的笑脸面对大家,病友之间互相帮助,让人感觉虽然从一个家离开了,又到了另一个家。”

“护士是天使。”

“我是一名儿麻患者,活了半辈子从未想过自己的梦想能在今生实现!……我义无反顾地入院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照顾下,我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身体的疼痛是难免的,却被生活的希望战胜了!我更希望秦教授长命百岁,专家团队越来越强大,花开遍地,让我们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最佳时期得到最好治疗,拥有没有‘残缺’的人生!”

“2011年的时候,我真的很踌躇迷茫。在老家那边,医生一句句的截肢真的是让我心灰意冷。……人生就是一念之间变得不同,带着各种忐忑不安来到北京,找到秦教授。……秦教授,真的谢谢您,给了我那么多希望,并且一一为我实现。”

这些寄语或长或短,或隽永,或朴实,但相同的是流露出来的感恩之情,他们曾经失望、放弃,但是在这里找到了希望。彩色纸片背后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主人公们在快乐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站立起来,一步一步去实现他们五彩斑斓的梦想。

留言墙边就是护士站,灿烂的鲜花、青翠的吊兰,都传递着生的喜悦、爱的感动。护士长介绍说,如果花草蔫了,都有病人或家属悄悄地换上。透过这些充满感情的花花草草,正好能看到斜对面墙上“携手共建医患和谐”八个鲜明的大字,不经意中体现着“快乐骨科”的动人之处。

医乃仁术,医生以仁爱之心对病人,病人以感恩之心对医生,这是一种多么融洽的医患关系。近几年来,新闻报道中医患对簿公堂,甚至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对比之下,尤觉这里医患和睦的可贵。

之后,老师们又深入病房与患者们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并耐心解答他们的一些问题。

在略显寒意的暮色中,我们回到了北医,行走在挂满庆祝“北医百年庆典”旗帜的校园里,老师们仍然意犹未尽地畅谈着刚刚度过的“一个温暖的下午”。希望我们的医护人员、教师、医学生们,都能持着对患者的人文情怀,度过一个个如此温暖的上午和下午,在日月穿梭中织就下一个温暖的医学百年。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