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技巧之考试分析及认识误区
2015-08-31来源: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误区一:申论考试就是写作考试

在考试备考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复习申论的意义不大,不会取得很大的提高,往往热衷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行测的试题。实际上,这是关于申论考试最大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的申论考试已经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申论考试了,并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而是基于材料的案例分析,首先是一个大的材料分析题,然后才是写作考试。

申论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根据阅卷的经验来看,如果没有把三成熟的材料通过消化加热到八成熟或九成熟,那么一切都是空话,因为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答案往往都来自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而不是自由发挥。同时,对策的提出也需要根据问题来回答。所以,要用解行测题的眼光来看待申论考试,而不是从单纯写作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另外,申论考试的难点和重点就是提出对策建议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并非无章可寻,根据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和现实的工作经验,这是迅速提高申论考试的关键技巧,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制胜法宝。

误区二:申论考试是个性化考试

不可否认,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但绝对不是个性化考试。

1.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

考试不同于选拔副处级、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试,它选拔的是普通的公务人员,可以说选拔的庸才,请注意,这里的庸才丝毫不带有任何贬义的色彩。这里的庸是平和中庸的意思,庸不代表不优秀。实际上,中庸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的队伍里,讲的就是中庸之道。大多数领导们喜欢的是那些处事要不?不火,不急不躁,圆融练达,谦恭谨慎的部下。而相反,要是锋芒毕露、出尽风头,则是木秀玉林风必摧之。所以说,你可以有个性,但这种个性要适时适量,注意场合。

2.从申论考试的性质来看

申论考试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而不是求新求特的个性化考试。从阅卷的经验来看,申论就是现代八股,要求你做四平八稳的大文章。从风格上来说,要平和、中庸、凝重、沉稳。

误区三:申论是写杂文评论

申论是申而论之,有申辩、论述、论证之意,但是现代申论考试在申不在论,重点是要把案例提出的问题申述清楚,并且提出解决办法。

有人认为,申论就是词藻华丽、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杂文评论。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大,这个误区不但是广大考生经常犯的错误,也是很多考试辅导老师的误区。

误区四:申论是写学术论文

有人认为申论是使用概念、范畴和严密的逻辑进行观点阐述的学术论文。这也是有问题的。学术研究和论证是社会科学的科研人员的本职工作,绝对不属于普通的业务范围。

在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在申论作文中遇到的问题是文章散而乱,没有主题。那么,如何找主题、如何确定文章的主线就成为一个摆在考生眼前的问题,以下我们总结出了几个要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参考。

一、确定文章主线的目的与作用

文章要有主线,也即写作线索,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全文各个部分都要围绕这条主线来论述。论述湖泊保护就不要偏离到生态环境保护之外的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湿地旅游上去。写文章首先确立主题,之后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方面表达主题、论证主题,这就是文章主线。

确定好、表达好主线,文章才能脉络分明,观点明确,使表达的观点为阅卷者所理解。要说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就从头到尾一贯说什么、解决什么,前后一致,连贯到底。比如以宣传和发展红色文化来倡导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以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路解决问题为主线,那么所有的材料、所有的论述都要围绕这条主线,不说无关的话题,用具体实例、理论观点来体现主题、证明主题,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偏题。

确立一条主线,围绕主题来阐述主题,所有的分论点都往这条主线上靠。用题目规定的大主题来统领自己想到的小角度,时时处处呼应主题、写出代表主题的关键词,则文章应有的主题与实际写到的具体切入角就统一起来,立意上就站得住脚,高分也就能拿到手了。

二、确立文章主线的方法

作文的基本章法应是:一线串几面,通过一条主线把几个方面的分论点串联起来,共同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那么主线、主题如何确立?这需要从总体上去把握试题要求和材料的含义。

1.注意看文章题和分析、对策等大题的核心提示。

往往在核心提示中包含着主题。比如2011年省级以上考试题目中,对作文主题的提示为弘扬黄河精神,市地以下则出现了失根、无根危机等字样,与材料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作文的主题应从何入手,要解释黄河精神、解释失根危机,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弘扬黄河精神、解决失根危机的对策。在具体论述中,时时、处处扣题,反复提到弘扬黄河精神与化解失根危机,这就能正确地确立主题和把握主线。

2.看材料,查找出现频率最高、反复强调、来头最大、地位最重要的关键词。

一般不是出现在材料首则,就是出现在最后一条材料,或是附录的政策文件节选中;不是由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就是文件或专家提出的。只要是材料的主题,一定会反复出现,所以抓材料中出现频率高、提出者地位最高(或文件层级最高)的观点性关键词,就可以把握材料主题,进而确立文章的总论点。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

推荐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