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五部分第二十章
来源: 阅读:14872 次 日期:2010-09-26 18:31:47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五部分第二十章”,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二十章     管理基础理论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准确地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基本的管理职能;系统地了解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脉络,熟知不同历史时期各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能够准确运用管理思想和工具,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本章包含管理学知识点: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管理的内涵及其一般特征

管理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管理,人们就能有目的、有秩序地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

(一)管理的内涵

管理虽古已有之,但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个概念包含着三重意思:(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从管理活动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方面,管理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凝聚了管理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另一方面,管理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背景当中,是对他人劳动的指挥和监督。从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来看,它既要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性要求。因此,管理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基于生产社会化的协作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劳动,它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组织方式,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对协作劳动的指挥和监督,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就是管理的二重性,它集中体现了管理的内在本质。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人类的管理活动已由艺术发展为科学,进入到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阶段。早期的管理活动完全依靠管理者长期积累的个人经验,反映的是一些零散的思想片断,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艺术。现代管理既能探索和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研究和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又能根据管理实践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不断地尝试进行新的创造,因此现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2.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人类社会一切生产活动中的协作关系能够演变为自觉的管理活动,其前提条件就是以组织的形式把这种协作关系固定下来,使它可以成为一种可以遵循的程序,并根据这种程序有效地去实现活动目标。在管理活动中,组织既是管理的主体,同时又是管理的客体。组织作为管理的主体,表现为专门进行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如指挥部门、决策部门、参谋部门、计划部门等。从组织作为客体这个角度来看,组织表现为系统性。任何组织都是由作为要素的人按照一定的结构建立起来的系统,既包括纵向的权利和责任分配关系,也涵盖横向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关系,这些关系则是管理的主要对象。

3.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在管理活动中,人是首要的因素,这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共识。虽然除了人与人的关系之外,管理系统还包含着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合理配置、人对物的控制归根结底都会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际关系是管理系统两大基本关系的主要方面,对组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地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理顺人与物的关系,还可以在组织内形成一股有机合作的整体力量,从而大幅增强管理系统的功效。所以,在现代组织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已成为有效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

4.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尤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正处于一个持续变革的过程当中。管理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革新,从而使管理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同时又反过来指导管理实践,促使组织的管理成效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因此,这种根据新形势而发生的迅速的、连续的、根本的变革与创新,成为管理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

更多信息请查看公务员选调及遴选 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