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金宝搏地址 网校上线了!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记者: 谭先生,祝贺您的著作《狐狸信条与穿山甲法则——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出版!
谭一平:谢谢!
记者: 为什么起这么一个书名?狐狸与穿山甲是什么意思?
谭一平: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这么个书名,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童年时祖母给我讲的那些故事和童话来,我最欢听的是狐狸和穿山甲的故事。所以,当我完成第一稿,要给书正式命名时,我几乎是本能地写下了狐狸和穿山甲这两种动物,我要用它们来做我的书名。穿山甲一天到晚躲在地底下,埋头打洞穿山,对外面的事它一概不管;而狐狸则整夜蹲在山顶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想着怎么才能啃一块月亮。如果一个秘书像只穿山甲一样,一天到晚只知道干活,既不动脑子去想问题,也不会想问题,没有一点灵气,领导肯定不怎么会喜欢,这种秘书即使不被炒鱿鱼,也永远只能给同事充当办公室里的“菲佣”;相反,一个秘书像只狐狸,不踏踏实实干活,一天到晚尽打别的主意,脑子里只是想着如何把秘书当作跳板,两只眼睛整天盯着公司的其他肥缺;这种秘书虽然聪明乖巧,但老板也不一定欣赏。秘书既要像只穿山甲,立足现实,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又要像只狐狸,胸怀全局,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秘书。
记者: 据我们所知,您过去一直是在经商,为什么想起来要写秘书方面的书呢?
谭一平:其实,我并不是心血来潮。一九八九年六月我就翻译出版了日本夏目通利先生的《秘书常识》(中文译名为《秘书常识趣谈》),一九九三年又翻译了夏目先生的《秘书入门》,并在贵刊连载,所以,尽管这些年我并没有从事专门的秘书理论研究,但是,我一直在关注着我国秘书工作的进展并收集资料。说得不谦虚一点,这本书也是“厚积薄发”。
记者: 为什么要采用日记的形式来写?
谭一平:这主要是考虑本书的目标读者群的需要。其实,中国关于秘书方面的专业著作已是汗牛充栋了,本来没有必要让我来滥竿充数,但我总觉得那专著多是适合在校学生们研读;他们坐在明亮宽敞的阅览室里,可以一字一句地品味,书写得再深奥也是小菜一碟。但与这样的读者群相比,更多的是那些朝九晚五在职的白领秘书,她们也需要现代秘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可她们既没有那么多时间,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读那些纲举目张的专著;想起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所以,我决定专门为这些白领们写这本书。写成日记形式,寓教于乐,只要适合她们读,即使道理浅一点俗一点,我也心满意足。
记者: 您对秘书学是怎么理解的?
谭一平:我认为现代秘书学的实质就是人际关系学!
记者: 是吗?
谭一平:是的,我是这么认为的。由于OA进程的加快,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现代秘书工作正在发生一场悄悄的但又是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秘书工作,如存档、起草文件等,在秘书日常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秘书为上司收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现在有人称秘书学是广义的信息学。因为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决定了秘书收集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所以,说秘书学就是人际关系学并不是耸人听闻。
记者: 我们从您的书中看出您的理念有些“另类”,那么,您对我国现在的秘书理论研究是怎么看的?
谭一平:毫无疑问,与十几年相比,我国秘书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逐步摆脱封建的“官本位”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但是,实是求事地说,有许多问题我理解不了。比如说,秘书理论研究的基本对象这个问题。目前我们的研究对象虽涉及了企业秘书,但大部份仍是政府机关秘书。其实,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秘书理论研究的对象都是企业秘书,而政府秘书像医疗秘书、法律秘书一样属于专业秘书范畴,所以,在我看来,现在我国秘书理论研究多少有些头重脚轻;又比如在一本有相当权威性的秘书教材中,收录了四川绵阳市规定什么级别以下不准配秘书的报道。为什么要给领导人配秘书,是因为领导人肩负重任,他们在决策过程中风险越来越大。不是根据领导人所肩负的责任风险,而是根据领导人的级别来决定配备秘书,本来就是一场“官本位”的闹剧,是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嘲弄,但这种东西也收进教材,我实在无法理解……
记者: 也许是见仁见智……
谭一平:当然。秘书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没有争论才是不正常的。譬如,我这本书出版后,己有许多读者给我发电子邮件,提出批评意见。我的电子邮箱是:yipingtan@163.com.。我的个人网站“抱一斋”:(http://baoyizhai.126.com)我欢迎读者(也包括学者)对我书中的观点提出批评和意见。
记者: 请问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谭一平:我目前正在写一套“现代秘书一点通丛书”(暂定名),它的特点就是实用,即只谈秘书日常工作的“方法和重点”,基本上不谈“历史、意义和原则”,估计明年上半年能与读者见面。
记者: 谢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
更多信息请查看文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