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我们虽帮助过人,也不要常常挂在嘴上记在心头,但若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反之如果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却不可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就应立刻忘掉。
【解说】施恩于人,不求回报,过后就把它忘了,才显得出是真善。受恩于人,不忘恩情,得之滴水,报之涌泉,才是真的有良心。而待人以宽,责己以严,恕人克己,是修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实际生活中循此标准行事,人际关系就会更为和谐,更为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如吕后那般,因兄嫂平日冷言相向,而在危急关头将他们推诸车下,忍心让他们被项羽捕杀,虽经千年,仍为世人诟病。
【例解】折箭释前嫌 闯王得良将李自成(1606—1645)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在当时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义军中,李自成之所以脱颖而出,与其胆略过人,胸怀宽阔,广收英雄人才是分不开的。李自成除以广阔胸怀容纳任用兄弟义军首领外,对于明朝将领中曾与他为敌的对手也能够收用,他收降明朝总兵陈永福便是其中突出一例。崇祯十六年(1643)冬天,李自成于潼关大败明军,明督师孙传庭战死,义军攻克西安,明将白广恩、左光先等人先后降服,只有明将陈永福,据险自守,不肯降服。其实陈永福也知道大势已去,并非不愿降,只是他的情况与诸将不同。那还是崇祯十四年(1641)岁末,李自成第二次围攻开封的时候。明朝巡按高名蘅、推官黄澍、总兵陈永福、游击左明国等率众固守。封藩开封的周王也以重金悬赏,招募死士。“自成攻围数日,亲帅诸将于承明门下耀武。时永福号称神箭,从城上射自成,中其左目,几死,遂收兵不出。”陈永福后隶孙传庭麾下,又多次与李自成作战,直至柿园、潼关孙传庭败死。诸将降服自成后,陈永福恐李自成记那一箭之仇,独自率众固守“保山巅不敢下”。此时白广恩已降,李自成亲自上前拉住他的手,与他共同进餐,十分友好。左光先听此情形也放心降服。李自成又让白广恩前去招降陈永福。陈永福怕白广恩出卖自己,叹道:“汴城之战,永福亲集其矢于王之目,今穷而归命,惧无以全腰领。”李自成得知此情后,说道:“此各尽其事,何害!”命人取箭,“折箭为誓,招之”,陈永福这才放心归降。以后史实证明,陈永福降服后,忠心于自成,义军山海关败后,西退出陕,陈永福被升任权将军。清军进攻太原时,陈永福力守,清军用“红衣大炮”攻破城垣,永福殉职战死。
更多信息请查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