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第一编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
来源: 阅读:7643 次 日期:2010-06-11 17:54:17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基础知识第一编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学习目标和要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习毛泽东思想首先要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学习本章内容要点点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容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最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有两次概括:第一次是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第二次是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

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近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括,不仅指出了其理论来源、理论性质是与马列主义一脉相传的,还指出了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为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进程,主要包括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2 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时期。由李大钊等早期领导人初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应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在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探索。

第二阶段是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是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进行中国革命的理论研究工作,毛泽东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著作从思想路线高度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开展而达到成熟。

第四阶段,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五阶段,1957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是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的时期,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严重失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

第六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与重大意义

第一,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主要的倡导者、奠基者和创造者,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理论是当之无愧的。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作了详细全面的阐述,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使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2)表明全党已经摆脱教条主义的桎梏,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3)全党团结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造方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为中国以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是与马列主义一脉相传的科学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第三,毛泽东思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必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思想是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理论的又是方法的。

更多信息请查看云南事业单位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