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校简介
来源: 阅读:3068 次 日期:2010-05-12 09:39:09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校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学院是云南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于2002年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丽江市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

学院坐落于丽江古城与玉龙雪山之间,校园环境优美、规划科学,继2004年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规划银奖后,又于2009年与人民大会堂等知名建筑一起获得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是云南省建筑规划设计获得的最高奖项。经过八年时间的持续快速发展,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占地800亩,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0人,综合实力跻身中国西部前列的一流独立学院。

一流环境  和谐氛围学院所在地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丽江历史上曾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全市属低纬度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曾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列为全球最适合人居住的地区之一。丽江山川壮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神奇灿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丽江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吸引了张艺谋、樊跃、王潮歌、关牧村等文化界知名人士投资丽江,发展文化、演艺产业。同时,丽江已经吸引到新加坡悦榕集团等国际知名品牌,创办了20多家五星、超五星等高星级酒店。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依托丽江良好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品牌优势,以及云南大学本部优质办学条件和师资,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办学条件齐备,基本设施先进,校园古朴幽雅,形成了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成为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学院目前拥有藏书65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园林式的校园别具一格,具有纳西族和白族风格的建筑掩映在树木花草之中,绿化和水面景观面积占校园的70%以上,潺潺流水穿行其间。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园林式校园与丽江古城风貌的呼应、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清新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院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实验室、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留学生公寓、外教公寓、研究生公寓、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和高尔夫球练习场。校内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现“校园一卡通”,建成了千兆宽带校园网,构建了具有较高水平和极强操作性的综合化信息管理平台和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功能信息化教学平台。科学管理  师资雄厚云南大学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和管理。

学院在紧密依托云南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七个系(部)、14个专业包括21个专业方向。2002年9月开始招收大学本科学生,现有在校本科生近11000人,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200人,本科生源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按照“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以培养为主,培养与招聘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管理干部从云南大学内选聘,同时面向社会招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逐步建立起自己稳固而高质量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在使用和培养专职教师和干部的同时,从兄弟院校聘任了一批富有教学和管理经验的离退休教授担任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知名人士担任兼职教授,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外教十余人,学院聘请的专任教师中副高职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学院按专业设置班级,按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设置辅导员和班主任,并从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择政治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

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促进保证学院的安全稳定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好评。开放办学  培育英才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开放办学,组建了老中青结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教学计划,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昆明等地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并与丽江多家文化旅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培养人才基地。学生在条件具备时,可参加演艺单位、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兼职实践。为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设立有系主任论坛和一系列辅助教学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开办讲座,设有人文、礼仪、心理、自然、艺术、美学以及创业、就业指南等众多栏目。经过多元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强势心理,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超越常规本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学生送上成功发展之路。近年来,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国家导游资格证通过率,饭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考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等考试的通过率正逐年提高,均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同类型本科学院的平均水平。

在第七、八届云南省青少年“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大学成人组”亚军,是唯一获得奖项的在校学生;在首届全国高校旅游纪念品大赛中我院学生提交的作品均获得奖项,其中一件作品荣获铜奖;在校企合作中艺术系学生的设计作品有30多项被商家采用并投入市场;在“中国2008年青年美术设计双年展”中,我院20多件作品入围,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在云南省教育厅首届“三生教育优秀书画竞赛”中我院获得多项大奖;在第四届云南高校学术科技节中,我院学生获得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在云南省第一届高等院校“三生教育”优秀成果的评奖活动中,我院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我院学生在国家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核心文学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20余篇;在云南省首届“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中,我院多名同学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云南省第二届非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云南省广告包装设计大赛、云南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中我院均有多名学生获奖。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与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名学生参加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到美国求学、深造。

学院十分重视党建团学工作,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学院党委下属6个党总支(下属22个党支部,其中17个学生支部),3个直属党支部,共有党员1052人,其中教师党员119人,学生党员933人,党员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11%;校园明星社团荟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社团是中坚。旅游协会、《翔云》杂志社、舞蹈社、篮球部落、朔日文学社、自行车协会、登山社、爱心社、漫画社、DV长镜头社、TPC音乐社等数十个学生社团常年活跃在学院文体活动舞台上,凝聚校园文化精华,塑造人文精神气质。

学院扎实创新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专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为学院创建全国一流独立学院,打造一流民办学院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向需求  发展强劲学院在紧密依托云南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七个系(部)、14个专业和21个专业方向。即:旅游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外文系、计算机科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基础教学部;旅游管理、会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对外汉语、英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现代艺术设计等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适时根据各专业的发展变化,进行教学科目的调整,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学、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落实各项就业措施。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逐步养成健康的就业观、成才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学院自2006年首届毕业生毕业以来,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1%,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91.2%,居同类学校前列。同时学院重视学生的升学深造工作,2006年首届毕业生有11名同学考取研究生,自2006年至2009年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广开就业渠道,建立高效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此外学院还采取邀请用人单位到学院开展联谊、招聘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招聘会等措施,力求使每位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学院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全面发展,建立了完备的奖助学金制度,现已实行了六类奖助学金。分别为:国家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全国优秀女大学生奖学金、云南大学奖学金(12项)、丽江市政府奖助学金等。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泉路

联系电话:0888-5135636、5135638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