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卫生监督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 1.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 (1)我国预防性卫生监督的概况 | 了解 |
(2)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 | |||
(3)城镇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 | |||
2.预防性卫生监督的依据和程序 | (1)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依据 | 熟悉 | |
(2)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 熟悉 | ||
(3)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工作程序 | 掌握 | ||
3.预防性卫生监督建筑识图 | (1)建筑设计基本知识:建筑设计基本知识 | 了解 | |
(2)建筑制图规则举要:建筑制图规则举要,熟悉GBJ104-87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 了解 | ||
(3)投影基本知识:投影基本知识 | 掌握 | ||
正投影的基本知识,包括:点、线、面正投影的基本规律,正投影的基本性质,三面正投影图 | 掌握 | ||
几种常用的轴测投影,剖面图和断面图 | 掌握 | ||
(4)总平面布置图的读识:总平面布置图的读识 | 掌握 | ||
(5)建筑平、立、剖面及详图的读识: | 掌握 | ||
(6)设备施工图的读识:设备施工图的读识,其中包括给、排水设备施工图、采暖、通风、空调设备施工图和电器设备施工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社会医学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绪论 | 1.社会医学基本概念 | (1)学科性质(2)健康概念 | 掌握 |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 | (1)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2)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 | 掌握掌握熟悉 | |
3.社会医学的发展 | (1)社会医学的萌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了解 | |
(2)西方社会医学的建立和发展 | |||
(3)我国社会医学的建立和发展 | |||
二、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 1.医学模式的概念 | (1)医学模式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 了解 |
(2)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 |||
2.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熟悉 | |
3.现代医学模式 | (1)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动因 | 了解 | |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 掌握 | ||
4.现代医学模式健康观和医学优先战略 | (1)引发对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 | 熟悉 | |
(2)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 |||
(3)对医学教育影响 | |||
(4)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 |||
(5)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 |||
( 6 ) 对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 | |||
三、社会因素和健康 | 1. 社会因素概述 | ( 1 ) 概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 2 ) 影响健康的特点 | |||
( 3 ) 影响健康的机制 | |||
2. 社会经济与健康 | ( 1 ) 经济与健康的关系( 2 ) 经济水平低下对健康的作用( 3 ) 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4 ) 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5 ) 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 |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
( 6 ) 社会阶层与健康 ( 7 ) 社会营养与健康 | 掌握掌握 | ||
3. 社会发展与健康 | ( 1 ) 社会制度与健康( 2 ) 社会关系与健康( 3 ) 人口发展与健康 ( 4 ) 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 |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
4. 社会文化与健康 | ( 1 ) 文化的概念( 2 ) 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3 ) 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掌握掌握掌握 | |
5. 社会心理行为与健康 | ( 1 ) 应激与健康 | 掌握 | |
( 2 ) 生活事件与健康 | 掌握 | ||
6. 生活方式与健康 | 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掌握 | |
四、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 1.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 ( 1 ) 调查研究 | 掌握 |
( 2 ) 实验研究 | |||
( 3 ) 健康状况评价 | |||
( 4 )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 |||
( 5 ) 生活质量评价 | |||
( 6 ) 卫生服务研究 | |||
2. 定性和定量研究 | ( 1 ) 区别 | 熟悉 | |
( 2 ) 定性研究的应用 | 熟悉 | ||
3.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 ( 1 ) 提出研究问题 | 掌握 | |
( 2 ) 设计研究方案 | 掌握 | ||
( 3 ) 收集资料 | 熟悉 | ||
( 4 ) 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 | 掌握 | ||
( 5 ) 散发和应用研究结果 | 熟悉 | ||
4. 问卷调查 | ( 1 ) 概念 | 了解 | |
( 2 ) 分类 | 了解 | ||
( 3 ) 基本结构 | 了解 | ||
( 4 ) 问卷设计的步骤 | 了解 | ||
( 5 ) 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 了解 | ||
5.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 1 ) 信度的概念及主要方法 | 了解 | |
( 2 ) 效度的概念 | 了解 | ||
6. 观察法 | 观察法的概念、分类、功用及优缺点 | 熟悉 | |
7. 个别深入访谈 | 个别深入访谈的概念、功用及优缺点 | 熟悉 | |
8.专题小组讨论 | 专题小组讨论的概念、应用及优缺点 | 熟悉 | |
五、 健康状况评价 | 1. 健康状况评价的单一指标 | ( 1 ) 相关指标( 2 ) 卫生保健指标( 3 ) 健康状况指标 | 掌握掌握掌握 |
2. 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 ( 1 ) 发展综合指标的原因( 2 ) 常用综合指标 | 掌握掌握 | |
六、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 1. 概述 | ( 1 ) 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和特点( 2 )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 3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过程 | 了解了解了解 |
2.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计算 | ( 1 ) 收集资料 | 了解 | |
( 2 ) 分析资料 | 了解 | ||
3.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 ( 1 ) 个体评价的类型和优缺点 | 了解 | |
( 2 ) 群体评价 | 了解 | ||
七 、生活质量评价 | 1.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内容 | ( 1 ) 生活质量和生命数量的概念( 2 )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3 )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特征 | 掌握掌握掌握 |
2.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 | ( 1 ) 躯体健康( 2 ) 心理健康( 3 ) 社会功能( 4 ) 一般性感觉( 5 ) 主观健康的定义 | 熟悉熟悉熟悉熟悉熟悉 | |
3. 生活质量的测量工具 | ( 1 ) 量表的效度( 2 ) 量表的信度 | 了解了解 | |
4.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 | 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 掌握 | |
八、社区卫生服务 | 1.基本概念 | ( 1 ) 社区的定义( 2 ) 社区发展的概念( 3 )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 掌握掌握掌握 |
2.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 | 社区内的全体人群 | 掌握 | |
3.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 ( 1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 2 )是基层医疗、 预防、 保健服务( 3 )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 4 )综合性服务 | 熟悉 | |
( 5 )持续性服务 | |||
( 6 )协调性服务 | |||
( 7 )可及性服务 | |||
( 8 )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 |||
( 9 )以社区为单位的服务 | |||
( 10 )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 |||
4.社区诊断 | ( 1)确立主要卫生问题 | 熟悉 | |
(2)确定高危人群 | 熟悉 | ||
(3)确定主要危险因素 | 熟悉 | ||
九、 社会卫生策略 | 1.全球卫生政策与初级卫生保健 |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 掌握 |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 熟悉 | ||
2.中国的卫生策略 | (1)中国的卫生问题 | 熟悉 | |
(2)中国的卫生策略 | 熟悉 |
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信息管理相关概念 | 1.基本概念 | (1)数据 | 掌握 |
(2)信息 | 掌握 | ||
(3)信息分析 | 掌握 | ||
(4)需求 | 掌握 | ||
(5)应用系统及应用价值 | 了解 | ||
2.若干基本概念的比较 | (1)信息与情报 | 熟悉 | |
(2)信息与资讯 | 熟悉 | ||
(3)数据与信息 | 熟悉 | ||
(4)期望与业务需求 | 了解 | ||
(5)业务需求分析与系统分析 | 了解 | ||
3.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 (1)卫生信息资源 | 掌握 | |
(2)卫生信息化的内涵 | |||
二、 管理信息系统 | 1.关于系统基本概念 | (1)系统的定义、要素和特性 | 熟悉 |
(2)组织的系统特性 | 熟悉 | ||
(3)系统工程 | 熟悉 | ||
(4)信息系统 | 熟悉 | ||
2.管理信息系统 | (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 熟悉 | |
(2)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 | 了解 | ||
(3)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 掌握 | ||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熟悉 | ||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 | 熟悉 | ||
3.应用实践题 | (1)逻辑分析应用题 | 熟悉 | |
(2)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题 | |||
三、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 1.计算机网络 |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 熟悉 |
(2)E-mail的发送与接收 | 掌握 | ||
(3)浏览器IE的使用 | 掌握 | ||
2.多媒体技术 | (1)多媒体的概念 | 了解 | |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 |
流行病学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绪论 | 1.流行病学的历史 | 了解 | |
2.流行病学的定义 | (1)定义 | 掌握 | |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 掌握 | ||
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 (1)基本原理 | 掌握 | |
(2)实际应用 | |||
4.流行病学的特点 | (1)群体特征 | 掌握掌握 | |
(2)以分布起点的特征 | |||
(3)对比特征 | 熟悉 | ||
(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 掌握 | ||
(5)社会医学 | 熟悉 | ||
(6)预防为主的特征 | 熟悉 | ||
5.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 了解 | ||
二、疾病的分布 | 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 (1)发病指标 | 掌握 |
(2)死亡指标 | |||
2.疾病流行强度 | (1)散发 | 掌握 | |
(2)爆发 | |||
(3)流行 | |||
3.疾病分布的形式 | (1)人群分布特征 | 掌握 | |
(2)时间分布特征 | |||
(3)地区分布 | |||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 |||
三、病因和病因推断 | 1.病因的概念 | (1)病因的定义 | 掌握 |
(2)病因模型 | 了解 | ||
(3)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 熟悉 | ||
(4)因果联接方式 | 掌握 | ||
2.病因推断的技术 | (1)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 | 熟悉 | |
(2)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 | 熟悉 | ||
(3)病因推断的标准 | 掌握 | ||
四、描述性研究 | 1.概述 | (1)描述流行病学的地位和应用 | 了解 |
(2)定义及特点 | 掌握 | ||
(3)描述性研究的分类 | 掌握 | ||
2.现况研究 | (1)现况研究的目的 | 掌握 | |
(2)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的必要条件和抽样方法、样本大小 | 掌握 | ||
3.筛检 | (1)定义 | 掌握 | |
(2)主要应用 | 掌握 | ||
(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 掌握 | ||
4.生态学研究 | (1)生态学研究概述 | 掌握 | |
(2)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 掌握 | ||
(3)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 | 熟悉 | ||
五、病例对照研究 | 1.基本原理 | 熟悉 | |
2.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 掌握 | |
(2)病例对照研究匹配 | |||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
3.某些实例 | 了解 | ||
4.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 (1)复习文献,提出假设 | 熟悉 | |
(2)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对照形式 | |||
(3)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 |||
(4)样本含量的估计 | |||
(5)获取研究因素的信息 | |||
(6)资料的收集 | |||
5.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考虑的问题 | 熟悉 | ||
6.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1)资料的整理 | 掌握 | |
(2)数据的分析 | |||
7.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 (1)选择性偏倚 | 了解 | |
(2)信息偏倚 | |||
(3)混杂偏倚 | |||
8.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 了解 | ||
六、队列研究 | 1.基本原理 | (1)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 | 掌握 |
(2)队列研究的目的 | |||
(3)队列研究的类型 | |||
2.实例 | 了解 | ||
3.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 (1)前瞻性队列研究 | 熟悉 | |
(2)历史性队列研究 | |||
4.队列研究的步骤 | (1)确定研究因素 | 掌握 | |
(2)确定研究结局 | |||
(3)确定研究人群 | |||
(4)确定样本大小 | |||
(5)随访 | |||
5.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 (1)率的计算 | 掌握 | |
(2)人时的计算 | |||
(3)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 |||
(4)剂量反应关系 | |||
(5)分层分析 | |||
6.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 (1)常见偏倚 | 了解 | |
(2)偏倚的控制 | |||
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1.流行病学实验的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基本特征 | 熟悉 | ||
(3)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 掌握 | ||
2.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 (1)明确实验研究目的 | 掌握 | |
(2)选择研究对象 | |||
(3)确定实验现场 | |||
(4)估计样本含量 | |||
(5)随机化分组 | |||
(6)设立对照 | |||
(7)盲法的应用 | |||
3.流行病学实验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 (1)资料收集、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掌握 | |
(2)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保护率、效果指数 | |||
4.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 | (1)主要优点 | 熟悉 | |
(2)缺点 | |||
5.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 了解 | ||
6.了解实例 | 了解 | ||
八、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 1.概述 | (1)定义 | 掌握 |
(2)建立模型的预备条件、建模思路 | 熟悉 | ||
2.主要研究方法:确定型模型与随机型模型 | 熟悉 | ||
3.主要应用 | 掌握 | ||
九、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1.概述 | (1)偏倚的概念 | 掌握 |
(2)偏倚的种类 | |||
2.选择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种类 | 熟悉 |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
3.信息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种类 | 熟悉 |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
4.混杂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混杂因素 | 掌握 | ||
(3)正混杂偏倚、负混杂偏倚 | 掌握 | ||
(4)控制方法 | 熟悉 | ||
十、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 1.前言 |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容 | 熟悉 |
2.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 (1)在宏观水平上制订预防控制的策略:卫生工作方针、社会大卫生观念、现代医学模式、影响健康的因素 | 掌握 | |
(2)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 |||
3.疾病监测 | (1)疾病监测的定义 | 掌握 | |
(2)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 掌握 | ||
(3)疾病监测的种类 | 熟悉 | ||
(4)疾病监测的工作过程 | 熟悉 | ||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 掌握 |
(2)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 掌握 | ||
(3)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 掌握 | ||
(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 掌握 | ||
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1)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 掌握 | |
(2)传染病的预防 | 掌握 | ||
(3)传染病的控制 | 掌握 | ||
3.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 (1)我国计划免疫和免疫程序 | 掌握 | |
(2)扩大免疫规划 | 掌握 | ||
(3)预防接种 | 掌握 | ||
(4)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 | 掌握 | ||
十二、血清流行病学 | 1.概述:概念 | 掌握 | |
2.主要研究方法 | 掌握 | ||
3.有关研究的几个问题 | 熟悉 | ||
4.血清流行病学的应用近况 | (1)评价生物标志物有效性,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用于爆发事件因素的探索(3)对疾病流行过程作追溯性研究(4)阐明疾病分布规律和自然史(5)探索病因和危险因素(6)疾病监测与预测(7)考核预防接种效果 | 掌握 | |
十三、分子流行病学 | 1.概述:定义 | 掌握 | |
2.主要研究内容 | (1)生物标志种类 | 熟悉 | |
(2)易感性测量 | |||
3.主要研究方法 | 了解 | ||
十四、遗传流行病学 | 1.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遗传流行病学中的疾病分类 | |||
2.分析方法 | (1)家族聚集性分析 | 熟悉 | |
(2)双生子分析 | |||
(3)养子和半同胞分析 | |||
(4)系谱分析 | |||
(5)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 1.健康教育的概念 | (1)健康教育的定义(2)健康教育的目的(3)健康教育的方法(健康传播、卫生宣传)(4)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健康素养的概念 | 掌握 |
2.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 (1)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 掌握 | |
(2)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 | |||
(3)行为的影响因素 | |||
(4)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5)健康信念模式(6)阶段变化理论(7)合理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8)社会认知理论 | |||
3. 健康心理理论 | (1)健康心理的概念(2)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 | 掌握熟悉 | |
(3)冲突与挫折心理 | 了解 | ||
(4)应激 | 了解 | ||
(5)应对与防御 | 了解 | ||
4.健康传播的理论 | (1)传播的概念 | 掌握 | |
(2)传播要素与传播模式 | |||
(3)人际传播 | |||
(4)大众传播 | |||
二、健康促进基本理论 | 1.健康促进的概念 | (1)健康促进的概念与含义(2)健康促进的领域(3)健康促进的策略(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 掌握掌握掌握熟悉 |
2 群体行为改变的理论 | (1)创新扩散模式(2)组织阶段改变理论 | 熟悉 |
卫生毒理学概述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卫生毒理 | 1.毒理学基本概念 | (1)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 掌握 |
(2)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 |||
2.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 (1)概述 | 熟悉 | |
(2)生物转运机理 | |||
(3)生物转化机理 | |||
3.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 | (1)一般毒性作用 | 掌握 | |
(2)致突变作用 | |||
(3)致癌作用 | |||
(4)生殖发育毒性 | |||
4.化学毒物危险性评价 | (1)危险性、危险性评价概念 | 掌握 | |
(2)危险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 |||
5.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1)安全、安全性、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实际安全剂量、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概念 | 掌握 | |
(2)毒理学试验项目 |
更多信息请查看医学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