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武汉体育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代码130305)创办于2012年。本专业依托新闻传播学省级重点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拥有自办媒体实验室、演播室和摄影摄像等专业实验室,能充分满足教学实践需求,全面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
1、具备较高政治水平、理论素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2、掌握影视艺术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创作、数字媒体制作等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广播电视业务技能,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策划推广、广播电视的设备应用技术以及广电媒体各层级的组织管理等;
4、了解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发展的总体格局与前沿动态,具有市场调研和社会交往能力;
5、具备良好的普通话、英语、计算机水平。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计算机达到国家二级,并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与写作能力;
6、具备相关的体育传播学、体育美学等理论基础和主要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体育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
三、培养特色
(一)目标特色:依托新闻传播学院优势学科,在大新闻传播教育理念下,强调新闻传播理论与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技能并重,同时突出体育特色;在适应广播电视媒体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力培养能够在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胜任编导一职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特色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依据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的总方针,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其次以“专业突出、方向明确”作为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设置一方面强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术+艺术”的学科特质,另一方面加强体育特色培养,注重与体育传播学、体育社会学等交叉性学科的借鉴和融合;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主,适当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业务技能;完善教学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影视作品大赛。
(三)实践特色
实践性强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与学科特点。为彰显这一规律特点,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学界与业界的紧密联系,以大量新近鲜活的实践案例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开设独立的实验实践课程。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目前,校内现有实验室包括:摄影摄像综合实验室、电子平面设计实验室、大型综合电视演播厅、小型演播室、非线性视频编辑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实验基地,另有报纸、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自办媒体,多层次展开教学实践。目前正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实验设施、并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以及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知名媒体建立了高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交流平台。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二)主要课程
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新媒体导论、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影像语言、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纪录片创作、文艺理论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中期实习、实践作品集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
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大学四年,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客观规律。一年级以社会调查为主,要求学生提交社会调查报告;二年级进行中期实习,要求学生进入广播电视媒体实习,并发表一定数量的新闻作品;三年级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为依托,进行媒体设计、报纸编排、纪录片与微电影创作、广告策划、电视节目制作等形式的实践训练,并提交作品;四年级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要求在第7学期结束前结合媒体实习、实践经历,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选题,第8学期进行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
(二)主要专业实验
摄影技术基础、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导播、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影视分镜头设计与场面调度等。其中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与影视分镜头设计与场面调度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67学分以上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含教育实践环节)129学分,选修课38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