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2)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阅读:2862 次 日期:2009-08-28 16:10:10
温馨提示:188金宝搏地址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2)”,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二节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整个过程。

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倡导以“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如《论语·述而》上所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士”,而不是工匠。到了汉朝,汉武帝在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下,于公元前124年建立了汉代太学。倡建太学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儒家重修身的精神。在教育内容上“以教化为大务”,仍致力于塑造统治人才。宋朝时开始昌盛的书院,其教育目的仍然是为了知识分子的“修身”,在教育内容上,则完全传授儒家的伦理思想。显然,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一种通才教育,直到近代,西学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才演变成了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但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失衡而造成的人类文明的危机日益显著。大学教育完全成为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不是注重引导青年去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于是,20世纪一股通才教育回归的浪潮在各国高等教育中涌现。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以马利丹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人类文化的“永恒不变”,倡导“人的理性”原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理智的运用,只有全面掌握了人类的普遍经验,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整个世界。

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可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首先,历史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这两种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188金宝搏地址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188金宝搏地址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