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方面的重点工作就是课改,课改也是每周部例会的必讲内容。
为了加强推动部里的课改工作,推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高质量的参与课堂达标活动,部里为各班统一印制了班级小组“互助擂台”,并张贴上墙。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在每一个小组的小表格内,有12个五星图,五星图的使用可以表扬到组,也可以表扬到人,一周一评,对自主互助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小组或个人,将其五星图的其中一个涂成红色。自实施这一措施来,班级课堂气氛活跃了,小组间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同时在班级内形成了浓厚的竞争气氛。为使这一措施进行的扎实有效,部内进行一月一评比,评出部里当月的互助擂台红旗小组,并张榜公布,提出表扬。
各学科备课组在平时的教学研究和集体活动时,也重点研究课改,而且将课改研究中的许多想法付诸实践。
如语文组毛林程老师,他在教学过程中,和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创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愉快教育为手段的大语文教学,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和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各种信息渠道来拓展教学空间,扩大知识容量,并和社会热点,自己经历紧密切合,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见解,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开放,更厚实,更有趣,更有时代性,可以说语文课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真善美的人文熏陶。实践证明,这个做法高屋建瓴,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并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的深造打下极为坚实的基础。
数学组孟凡树老师,充分利用教师前后黑板,给更多的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充分互助擂台,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增强了同学之间互助合作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英语组韩丽霞老师,她在课堂对话环节上,采用三步处理法。读前听、听后学、学后读。学生参与意识强,气氛活跃。再如,她在布置作业时,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物理老师姚夕忠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地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几乎没有动静。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得出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的结论。这样,在实践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再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学生就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分子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老师黄爱波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讲到中和反应时,把盐酸溶液滴到氯化钠溶液中没有什么明显现象,反问学生:是不是它们之间没有反应?如果不是,怎样证明它们之间的确发生了反应,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老师张楠,注重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政治课一般都在上午第四节或者下午第一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容易走甚或睡觉,因此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大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使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陈红梅老师,运用时政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思想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当今的时政新闻来学习知识,如在讲合法致富会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讲两会时就结合XX年3月的两会召开的内容、在讲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时就结合二十国峰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识和思想相统一。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体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三一部的历史课更是丰富多彩。历史组的老师运用自己的“法宝”-----“欣赏和赞美”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发挥我们的爱心,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叫他们换位思考,多想想自己的将来,自己的父母,在亲情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做到最适宜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强化,特别是教着十二班的朱新惠和十一班刘立君老师这方面做的非常好,这两个班的历史课堂纪律出奇的好,正好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所以历史课堂是使学生培养自信的地方。历史组合理安排组织课堂,运用年级组的提出“擂台比赛、红旗小组”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实现了“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学习紧张却快乐着,课堂之上不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枯燥的重复劳动不再有,取代的是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场面。
课改在初三一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当然,也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下一步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前面的课改成果,并在基础上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加强探索和实践,闯出更多的课改路子。
课改阶段性小结(2):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个学期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更多信息请查看工作总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