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云南村官考试文章阅读真题,请记得**的大家跟贴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阅读:3916 次 日期:2009-05-25 09:31:34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09年云南村官考试文章阅读真题,请记得**的大家跟贴”,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21. 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A. 旁(旁边)征博引 虎踞(蹲坐)龙盘 荒诞不经(常规)

B. 苦心孤诣(达到) 赴汤(开水)蹈火 置之度(考虑)外

C. 茹(吃)毛饮血 甚嚣(嚣张)尘上 克勤克(能够)俭

D. 听(听任)之任之 尾大不掉(摆脱) 若即(靠近)若离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B )

A. 几乎所有公司的领导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可见这次改革至关重要。

B. 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还是个7岁的毛头小子,如今已经成家立业了。

C. 马丁教授称“中国不同大学学费应不同”,此说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引起共鸣。

D. 对于南方银行新任行长的意见,《经济观察报》明天将发表相关评论。

23.大气平均臭氧含量大约是0.3ppm,而平流层的臭氧含量接近10pmm,大气层中90%的臭氧集中在这里,所以又称臭氧层。平流层中臭氧的存在对于地球生命物质至关重要,因为它阻挡了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虽然这样,如果大气中平流层的臭氧被破坏,不会出现的结果是( D )

A. 造成地面光化学反应加剧,使对流层臭氧浓度增高,光化学烟雾污染加重。

B. 太阳紫外线大量到达地表,伤害生物与人类。

C. 影响到大气层的温度和运动,也影响了全球的热平衡和全球的气候变化。

D. 地面失去保温层,全球气候趋向严寒。

24.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我们到了脑筋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将课本以外的书籍取来阅读,_____这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近的一种消遣品。_____我们_____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_____,这书籍“刺激神经”、“扰乱思想”的进程比剧场、游艺园更要高些,力量也就大些。

A. 因此 因为 虽然 然则 B. 那么 因而 既然 然而

C . 那么 因而 虽然 然而 D. 因此 因为 既然 然而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4题

数学界引为自豪的是: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的交流成果。从最简单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到最复杂最深奥的公式,尽管各国的读法不同,然而意义却是互通的。语言学界则完全相反。古今中外各种语言的多样性恰恰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的确,数学跟语言学之间的距离是这样遥远,他们好像构成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相对的两极。直到本世纪的上半叶,人们还是普遍认为:只有天文学、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才使用数学;而文学艺术、人文科学以及跟社会有关的各行各业,只能使用日常语言来表情达意。大学的“文科”和“理工科”泾渭分明:学理工的不在语言文字上下太大工夫,学文科的则把数理化视若畏途。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更少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

近百年来,数学方法不仅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获得惊人的发展,而且渗透到生命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来,首先在生物学,然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数学方法取得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成功。于是,数学家的目光愈来愈频繁地注视着语言现象。如俄国大数学家马尔柯夫就曾用概率方法统计过普希金的史诗《欧根?奥涅金》中的俄文字母的序列,来说明自己随机过程数学理论;速记学家和字母打印机的发明者们,曾大规模统计英文字母的频率,用来设计速记符号和打字键盘。这些人都是尝试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语言的先驱者。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科学的发展使数学领域空前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的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数学语言学”就应运而生了。

1.从第1段内容看,语言学界引为自豪的是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A.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而各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

B.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的交流成果,而各国的语言学家不可能这样交流。

C.各国数学家使用的数字及公式,意义是互通的,语言学家使用的语言文字各不相同。

D.数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明确单一,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则丰富多彩。

2.下面最能体现“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A.数学跟语言学之间的距离是这样遥远,它们好像构成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相对的两极。

B.人们错误地认为,数学和语言学无关,只有搞社会科学的才需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C.大学的“文科”和“理工科”泾渭分明,学生不愿在不相关的学科上耗费精力。

D.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还没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

3. 对第3段开头一句使用“渗透”一词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从前面“获得惊人的发展”来看,这里用“发展”一词承接关系更为明显,语脉更为连贯。

B.天文、物理学领域属于理科范畴,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属于文科范畴,用“涉及”更能反映发展过程中的主从关系。

C.用“渗透”一词,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数学方法与生命科学、人文科学产生联系的渐进过程。

D.从后面所举事例来看,只有马尔柯夫是数学家,其余的人与数学关系不大,用“渗透”一词准确地反映了不同的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4. 纵观全文,不属于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必备条件的一项是( B )

A.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

B.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理”不该分家。

C.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D.数学与语言学之间有了共用的边界,并且被彼此渗透。

(二)天文学家发现反物质“喷泉”

美国 5个著名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目前报告说,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一个反物质源,它喷射出的反物质在宇宙中形成了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反物质“喷泉”,这是宇宙反物质的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来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的天文学家是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卫星获得这一发现的。他们研究了美国航天局6年前发射的 “康普顿”伽马射线探测卫星去年11月以来的观测结果,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这一发现不仅将改变人类对银河的认识,还将促进人类重新探索宇宙中所有星系产生的奥秘。

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而携带电荷正好相反。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学家先后发现了反电子、反质子、反氘核等反粒子和反原子核。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两者会全部消失,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比普通可见光强25万倍的伽马射线,这被称为“湮灭”反应。美国天文学家们就是通过卫星观测伽马射线而确定了银河系中存在反物质“喷泉”的。

目前,天文学家还未就反物质“喷泉”产生的原因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该“喷泉”是由银河系中黑洞造成的!有的认为它与质量巨大、年龄较轻的恒星被吸往黑洞时产生的爆炸有关,还有人认为它可能是100万年前银河系中央两个超高密度的中子星碰撞产生的火球冷却后的残留物。

1.对“反物质‘喷泉’”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 )

A.反物质“喷泉”由银河系中央的反物质源喷出,高达2940光年。

B.反物质“喷泉”自去年11月发现以来,其反物质的喷射接连不断。

C.反物质“喷泉”从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的反物质源不断喷出。

D.反物质“喷泉”与其在宇宙中的对应物相遇,释放出了强烈的伽马射线。

2.下列对“反物质”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A.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反物质。

B. B.任何一种物质与其反物质在质量上完全相等

C. 任何一种物质与其反物质所带电荷正好相反。

D. 物质与其反物质相遇就会发生“湮灭”反应。

3.对第3段中加线语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来探测卫星,才确定了银河系中存在反物质“喷泉”。

B.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卫星来观察伽马射线,从而确定了反物质“喷泉”的位置在银河系中。

C.美国天文学家通过卫星观测,凭借对伽马射线的分析,断定了银河系中存在反物质“喷泉”。

D.美国天文学家通过先进的观测卫星,发现了银河系中反物质源发射的强烈的伽马射线。

4.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C )

A.美国的两组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分别在银河系中央及其上方3500光年处,发现了两处反物质源。

B.反物质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将改变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并将对宇宙星系起源的研究产生影响。

C.30年代以来,物理学家对反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他们的成果是此次发现反物质源的重要依据。

D.研究表明:银河系反物质“喷泉”的产生,与质量巨大、年龄较轻的恒星被吸往黑洞时的爆炸有关。

(三)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此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管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 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幽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诗句。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绵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1.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这里所说的“具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 D )

A. 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作民间传说的背景。

B.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源于对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

C. 阏伯和实沈的故事形成过程中受到与参商二星有关传说的影响。

D. 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

2.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  ( C )

A.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B.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 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D.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3.下列四种天象中,与其余三种含义不同的一种天象是   ( C )

A. 参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     B.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

C. 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     D.北斗七星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4.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C )

A. 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B.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

C. 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D. 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四)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 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

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

雨下的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对“雨”在全文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

(B)“雨”是统一全文材料的核心。

(C)“雨”是泪水与痛苦的象征。

(D)“雨”塑造着全文阴冷苦涩的氛围。

2.小说开始写“小雨点”溅在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溅在眼镜上,其作用表达最佳的是:( A )

(A)展示内心深处极大的痛苦。

(B)说明“雨”确实越下越大。

(C)说明了我的情感的变化。

(D)说明那场雨使我终生难忘。

3.小说表现了我的痛苦、悔恨、对女友的无限眷恋,文中表现悔恨情绪最鲜明的句子是:( C )

(A)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B)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C)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D)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4.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B )

(A)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喻示着樱子美丽而又短暂的生命和在我生命里留下的永恒记忆。

(B)樱子是听了“我”的话才去送信的,一切都怨我太冒失。

(C)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其目的在展示“我”思绪的发展变化层次。

(D)“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暗示着我与樱子间不可逾越的生死界限。

上一篇:我支持加分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