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冰箱,免费领取。”最近,一台放满面包、任何人都能免费拿取的保鲜冷柜,在温州迅速走红。“爱心冰箱”又叫“分享冰箱”,几年前从欧洲开始风行。它主张居民将家中多余的食物放入室外冰箱或冷柜中,帮助有需要的人。今年9月底,上海出现了国内第一台“爱心冰箱”,随后贵阳、扬州等地也陆续出现。这种做法,有人赞扬,也有人对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基于在国外的见证与经历,国内出台了第一台“爱心冰箱”,主张居民把多余的食物放入室外的冰柜或者冷柜中,供需要有帮助的人。如此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解决了每个家庭食品超量而且容易变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给需要获得帮助的人,尤其是城市流浪人员或者乞讨人员以帮助,在避免资源的浪费的同时,变相实现了第二次分配。作为一种舶来品,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公众所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或许并没有想象中严重。
温州版的“爱心冰箱”,目前还是一己之力——蛋糕店的老板没有把当天未销完的蛋糕用于第二天销售,而是放在“爱心冰箱”中,供人免费拿取和分享。相信出于安全风险的考虑,其对蛋糕的质量将会进行严格把控,这样的付出,需要相应的成本作为代价。不过,若是没有其他人的共同参与,这个“爱心冰箱”仅具样本价值,也没有普世的意义。不过,作为在当地“开先河者”,“爱心冰箱”的最大意义还在于形式上的倡导。即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分享,并实现触手可及的善意。
问题:
联系材料谈谈“爱心冰箱”的意义?
【参考答案】
“爱心冰箱”所体现的意义,最大之处在于,一是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极容易做到。二是可以长期坚持与实施,无论是需求者还是供给者,都很容易坚持下来。只要家中有没有变质的多余食物,那么都可以将其放入“爱心冰箱”中供人分享。三是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食物消费有一个即时性,若是在当时没有被吃掉,那么就会成为“剩余食物”。不过,放入“爱心冰箱”则不同,所面临的群体和受众更多,需求也更为广泛,可以解决个体或者家庭不能实现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