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文地理学笔记(二)
来源: 阅读:917 次 日期:2017-04-10 16:15:32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考研:人文地理学笔记(二)”,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31、工业的扩散: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俄国、美国、东欧、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

32、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

33、工业类型:

(1)第一产业:伐木业、捕捞业、采矿业;

(2)第二产业:制造业(北美、欧洲、俄罗斯与乌克兰、日本等)

(3)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电讯业、公用事业;

(4)第四产业: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保险业、法律服务、银行、广告、批发、零售、房地产等;

(5)第五产业:向消费者或家庭提供服务的教育、行政管理、旅游娱乐、医疗卫生等。

34、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

(2)资源:

(3)能源:水力、蒸汽机、电力;

(4)市场;

(5)劳动力;

(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35、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1)纺织业与成衣业:发达国家日趋衰弱,发展中国家急速上升,从美国、西欧、日本向东南亚与东欧要区转移;

(2)汽车制造业:在发达国家之间变动(西欧、日本、美国);

(3)微电子工业:半导本、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的生产由日本、美国、西欧、东南亚四地控制,家用电器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4)英美产业:由传统工业转向新技术和新的服务业。

36、当前全球经济形势:

(1)需求不旺;

(2)生产力过剩;

(3)发达国家科技先进、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大,但市场有限、遇到市场的激烈竞争;

(4)发展中国家:优势在于资源和劳力,而短于机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

37、种族: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型、血型等)的人群,属于人的生物学方面的属性。

38、种族多源论(魏敦瑞):

(1)我国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发展到现代的黄种人;

(2)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猿人而到澳大利亚发展为棕种人;

(3)赞比亚的布罗肯山人发展为黑种人;

(4)西亚猿人发展为白种人。

39、种族一源论:人类种族本源于一个地方(可能是西南亚、北非或东非)。

40、种族与环境:

(1)肤色:人体肤色的变化取决于人体内部色素量的变化,而色素量的多少又和光照强烈程度有关;

(2)人体结构: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其身体较肥大,而后者身体趋于细长;

(3)鼻子、眼形、头发组织:热带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寒冷人较长而突出,可以将吸进的寒冷空气加以暖化而后进入肺部;黄种人由于气候干燥寒冷皮肤紧缩形成直发,黑种人由于气候炎热而潮湿皮肤松弛形成卷发隔热防晒。

(4)体重与长四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黑人体重轻而长肢体善于投掷长矛,汗腺多,散热快,嘴巴大,厚唇,宽鼻便于气流通畅,手掌和脚掌的汗腺多而且大,手细血管较丰富,对体温调节较完善;因纽特人体重重,脂肪厚,散热少;白种人高鼻梁狭鼻对冷空气有预热作用。

41、种族划分的标志:

(1)毛发:亚洲人直发、欧洲人波状、非洲人卷发;

(2)肤色:白肤色的色素细胞约为1000个/MM以下,黑肤色在14000个/MM以上;

(3)身高:与营养和遗传因素有关;

(4)头颇形状:头骨指数=头宽/头长*100;

(5)鼻形:白种人狭鼻、黄种人中鼻、黑种人宽鼻;

(6)指纹:亚洲人多斗型、黑种人多弓形、欧洲人多箕形。

42、世界种族划分:

(1)白色种族群:皮肤呈白色、浅棕色,波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蓝。世界分布最广,欧亚大陆西部、北非、西亚、南亚;北欧种族、南欧种族、印第种族

(2)黄色种族群:皮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褐色,蒙古族、印第安种族、爱斯基摩人;

(3)黑色种族群:皮肤呈黑棕色,头发黑且成羊毛卷状,唇厚,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美洲,尼格罗种族、布须曼种族;

(4)棕色种族群:肤色深,毛发卷曲,鼻梁高而不扁、唇厚而不外翻主要分布在大洋洲三大群岛上。有澳大利亚种族和三大群岛种族。

43、地理人种: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为地理人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印第安、印度、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44、种族主义:是一种以种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反科学理论。种族歧视是指压迫种族的统治阶级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地对待种族的行为。种族压迫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其他种族实行掠夺和奴役的行为。

45、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个历史范畴,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

46、民族地理学:研究民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空间分布规律、特征,探讨民族发展演变的学科。

47、世界民族的分布:共有3000个左右,汉族人数最多,超过12亿,其次有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1)形式分布区:一个集中的、并相连成片;

(2)机能分布区: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体制。

48、中国民族分布:汉族占92%,分布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特点。

49、民族的迁移:

(1)印第安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2)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加勒比地区、巴西、美国;

(3)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美迁移。

50、民族的集聚:

(1)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2)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

51、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1)北美印度安的文化变化:传统玉米种植地位下降,玉米主食让位于面包,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出现,砖房替代土坯房,电器代替传统用器,汽车替代马车,英语普及;

(2)西班牙人在拉美与印第安人的整合:斗牛传到墨西哥

(3)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美国英语、信新教的占优势,形成新民族—美利坚民族。

52、民族地理学研究的意义:

(1)促进民族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2)对我国的外交政策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为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繁荣民族经济作贡献;

(4)促进民族团结,开展民族教育。

53、民俗: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我国古代称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

54、民俗地理学:研究一定地域内各民族人民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范围内文化现象的地区差异和分布规律,探讨民俗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互关系,并阐明其形成、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

55、民俗的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意味着一个族的共同心理感情的形成,并表现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社会性,有些民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56、民族特点:

(1)内涵特征: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

(2)外延特征:承传性、变异性。

57、民俗与环境:物质民俗(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运输)、社会民俗(节日、岁时)、礼仪(诞生、成年、婚姻、丧葬)、精神民俗(巫术、宗教、民间禁忌)、口承语言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

58、民居:不仅反映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材料(石材、黄土、竹子、木材、砖瓦)、建筑布局、建筑外形和内部特征。

59、饮食民俗:北方吃面、南方吃米、拉美吃玉米、东欧吃黑麦、中国东方吃猪肉、欧洲吃牛肉。

60、流行文化:(1)足球(soccer):最早出现在英国;(2)服饰:白领、蓝领;(3)快餐:汉堡包、肯德基炸鸡、麦当劳、中国快餐米饭加面条。(4)流行音乐:摇滚乐、摇摆乐、迪斯科、卡拉OK。

更多信息请查看考研
手机网站地址:考研:人文地理学笔记(二)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