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深度解析:归雁经济
来源: 阅读:789 次 日期:2017-03-25 13:33:35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申论热点深度解析:归雁经济”,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背景链接】

“家乡是我新的起点,打开了我从没想过的蓝图。”这是来自贵州的一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后的感言。

改革开放数十年来,无数人曾“孔雀东南飞”,离开农村到城市拼搏;如今,有一部分人正“梧桐家乡种”,重新扎根农村。据统计,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的人数累计达到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还有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人员约130多万人下乡创业创新。他们为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力军,被看成是“最有希望的新动能”。

数百万“归雁”群体以及带来的“归雁经济”,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时代现象。一方面,他们凭借在外拼搏而积累的见识、经验、技术、资金、渠道,在家乡播种和耕耘新的憧憬;另一方面,求稳定、求健康、求舒适、求发展已成为“归雁”们的诉求,也在倒逼地方提高吸引力。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归雁经济”是工业发展布局变化带来的影响。从工业发展布局影响劳动力流动来看,以往农民工的大流动曾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随着大批中老年劳动力退出市场,这种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而年轻劳动力提高了薪酬水平、生活环境等择业要求,导致用工成本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转移的同时带走了一部分劳动力需求,沿海城市的部分劳动力开始回流。而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交通通信等条件正在改善,也为年轻人留在农村增加了吸引力。

从经济学角度看,“归雁”返乡增多,是在市场中衡量投入产出比后的选择。目前,大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拥挤,产业档次提高,就业机会减少,生活和经营成本提高,以往农民工和中小业主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水平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按照国际城市化规律,随着时间推移,一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接近以后,第二、三产业对于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就会边际递减,有一部分低端人才就会回流。加之政府多年来持续重视农民增收,鼓励规模化经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补贴等利好,也让很多“归雁”群体觉得返乡收入有保障。

“归雁”群体增多体现了就业观念和幸福观念的变化。以前的打工者为了赚钱牺牲了家庭幸福感,农村地区也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如今,外出打工人员更加看重对家庭的感情和责任,这也成了“归雁经济”的一个情感基础。

[意义]

“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在让农业重获强劲的劳动资源吸附力的同时,也让城市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城镇化速度放缓、城市劳动力需求松动的当下,“归雁”回到农村安居乐业,既减轻了城市的稳定压力,又给城市腾出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同时,城市难以消化的互联网、管理等类型人才也得以下乡,让城市人才供需更趋平衡,让农村的人才贫乏得以补充。

此外,纵观“归雁”们在家乡的创新实践本身,它们非但不是与大城市的既有产业竞争,反而是一种延伸和拓展。比如一些现代农业服务业,它们无法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生长,而是需要深深根植于农村。这些产业发展壮大后带来的新产品供给,又更好地满足了大城市的需求,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参考对策]

政府引导,鼓励返乡创业。鼓励返乡创业是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抓手,政府宣传引导是推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证。要坚持把大力发展“归雁经济”作为助农增收致富、壮大全县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成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协调财政、人社、农粮、税务等部门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加速发展的整体合力。

优化环境,服务返乡创业。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重要举措。要坚持把建立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服务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改进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环境贯穿到推进返乡创业工作中,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为返乡创业人员构建一条“绿色通道”。

壮大培训,助力返乡创业。要在全县范围“拉网式”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返乡创业人员的类型和特点,分类施教,对文化程度较低、资金能力有限的人群,以普及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种植、养殖、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班,增强就业能力;对有一定资金和创业经验的人员,开展创业能力、市场评估、资产评估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落实政策,扶持返乡创业。要出台各项扶持创业政策措施,通过放宽投资领域、降低登记门槛、制定税费减免政策等方式,扶持创业能人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为切实发挥政策扶持对鼓励返乡创业的倍增效应。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