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新学期开始,“开学经济”照旧火了起来。除了学习生活必备的“刚需”,如何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再次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
调研机构发布的2016年大学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三成以上学生生活费不够花,39%的学生身边有人使用校园贷,半数以上学生参与理财活动,高校连续多年成为金融诈骗重灾区”,联系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裸条贷款”新闻,大学生如何管理钱包的问题不可小视。正确看待财富、学会理性消费、规避财务风险,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财富观,已成大学生们亟待弥补的一课。
【综合分析】
[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是高消费群体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家长们“望子成龙”,都想为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家庭最大能力在经济上为孩子提供帮助。但是部分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理性消费观,出现“从众”心理,别人的孩子过着“优越”的生活,也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体验到;大学生自身还未形成理性的消费观,攀比现象日益严重,各种名牌商品已经充斥在校园内,请客聚餐成为大学生之间交往的常态,由于大学生无法进行合理消费、规划消费,导致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把找个“白富美”、嫁个“高富帅”作为人生目标,对奢侈生活的盲目追求、对消费不加以节制,导致大学生的消费观逐渐呈现畸形状态。
而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与财富有关的教育也十分缺乏。传统文化中,财富观多以义利之辨反映出来,从“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不可“怀利以事”、亦不可“怀利以相接”,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避免在公开场合过多谈及金钱与财富。直到今天,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涉及财富观的课程仍然很少。纵观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体课程设置,只有少数大学在近几年开设了与财富有关的选修课,绝大多数学生在十几年的求学过程中并未学过与财富和消费有关的知识。回顾近年来多起因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正是大学生群体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金融机构和高校又缺乏及时科学的引导使然。
[财富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曾提出,青年人应该掌握至少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三种能力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对自己负责、独立解决财富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仔细观察那些善于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民族,事实上从幼儿阶段就注重培养孩子与财富有关的观念,教导孩子自食其力,告诉孩子赚钱只有合法与否、没有贵贱之分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财富观念的变化,尽早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和财富观念,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财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研究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不仅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关乎高校将培养怎样的人的大问题。大学是青年人走向社会、迈向成年的关键阶段,对获得财富避而不谈不现实,透支自己的人生财富更不可取,让大学生群体尽快补上财富观这一课至关重要。只有更具备独立意识、更具备自控能力的人才,能够理性追求财富、合理支配财富、防范个人财务风险、科学制定人生目标的人才,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对策]
大学期间是掌握生存技能的关键时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才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科学地规划生活,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再日常消费上需正三观,即投资学习观、崇尚节俭观、全面发展观。
树立投资学习观,在生活中抓住重点。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习仍是该时期的重中之重。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才能更自信地迎接挑战,更踏实地步入社会。因此,大学生应该把消费重点投资到学习上,包括购买图书资料、参加技能培训、购置必要的电子设备等等,充实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户外旅行,去更多地认识世界,开拓视野。将消费重点转移到投资学习上,才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健康消费观。
树立崇尚节俭观,带头倡导良好风尚。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的消费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如今人们的购物渠道更多了,购物也更加方便了,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节制地随意消费,节俭始终是我们倡导的良好风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传承的精神。作为大学生,未来的社会继承者,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行节俭之风。而且,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大部分还是靠父母,父母工作艰辛,大学生更应该珍惜父母的血汗钱,用之有节。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握紧祖国发展的接力棒。
树立全面发展观,培养综合型人才。如今的大学生,经过时间的锤炼,必将成为几十年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全面发展自己,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在消费方面,投资学习和生活为主的前提下,也要适当地在娱乐、社交、形象等方面合理消费,保证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既抓好学习,又要与时代接轨。让每一份合理的消费都能帮助自己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