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深度解析:擅改文物用途不应止于"追责法人"
来源: 阅读:552 次 日期:2017-03-10 16:30:53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申论热点深度解析:擅改文物用途不应止于"追责法人"”,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背景链接

众所周知,古城、古遗址和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髄。因此,每一个能够保留下来的文物,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都需要依法进行保护。然而,一些地方重经济、轻文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多地省市文保单位变身别墅、餐馆、甚至洗脚城,很多古建筑都被经济利益所裹挟。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城市建设和开发,不惜对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进行毁灭性地拆除。

针对文物领域法人违法案件多发情况,国家文物局决定从2016年8月起至2018年12月,在全国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年)”,重点查处破坏、损毁不可移动文物,擅自改变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用途及破坏长城本体及其历史风貌等7类案件。对于涉嫌法人失职失责案件,将追究其行政责任,并终身追责。(8月14日《北京青年报》)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近年来,针对文物领域的案件颇多,根源都在于一个利字。在文物区域内,开发高档娱乐场所等为了利益,不惜伤害文物、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有的地方领导为了扭曲的政绩观,逐利冲动成了文物保护的最大灾难。文物保护单位是一种文化,是祖宗留下的遗产,只可保护不可破坏,切勿用商业价值掩盖其历史价值。文物保护单位的乱象,根源都是利益惹的祸。“有利争名人,无利毁故里”,一边拼命往自己名下抢,一边毫不吝惜地毁坏,看似吊诡的现象,其实都是在“逐利冲动”这根魔杖指挥下的必然结果。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人的人文精神渐渐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慢慢下滑,相当一部分人都缺少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感悟。精神的物质化和文化的沙漠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也反过来影响了历史文化本身。由此表现出来的泛物质化的思潮,以及功利化的浮躁心态,严重削弱了人们对文化价值的向往和追求。而在逐利冲动下“文物保护”也早已异化为攫取经济利益和政绩的筹码,早已背离了公共文化的要义。当文化古迹用以兑换成多少现实的利益和可观的政绩时,文物身上所具有的历史光环和文化尊严就会立刻褪去。一些文物法人擅自改变文物用途,甚至毁文物建新楼,就是典型的例证。

[参考对策]

总结,对于擅改文保单位用途,不应止于追责文物法人。从狭义讲,文物法人是指文保单位产权所有者或使用者,但从广义讲,文物法人还包括当地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如县市级文保单位被擅自改变用途,同级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也应承担连带责任。这样,就要求地方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摒弃重经济、轻文物,重利用、轻保护的偏执发展观,敬畏历史,尊重文化,善待文物。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