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是民生之本,“安家”才能立业,“安居”才能乐业。然而,当前却出现了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收入的相对滞后之间存在矛盾,居民住房安全正在面临考验,低收入群体根本就买不起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短缺等现象。住房问题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基本诉求,但上面事实从不同层面凸显出当前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上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百姓住有所居之路,路在何方?(评语:对于首段的处理上,有一些细节上的点我建议你调整一下。一是在引述议题时,不建议你去涉及一些诸如“安居”、“居民住房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内容,因为这篇文章是需要你围绕“实现群众住有所居的愿景”展开论证的,通俗点就是说,让所有人民群众都有房子住,这是需要你探讨的核心议题,至于其它,不建议放在首、尾段;二是最后在论点的呈现上,建议你直接去表明你整个行文的核心观点,不要去采用疑问句的方式,因为你采用的这一行文结构,原则上就是一种“总--分--总”的形式,“总”要到位,首段必须有议题、观点的明确,尾段必须做好总结,及论点升华。)
把脉问诊,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法律不健全政府缺乏解决住房建设的观念和思路,发展经济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没有把解决住房建设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上;另一方面,监管缺失,少数掌握分配分配大权的官员在利益驱使下把“关系”放在首位,许多低收入者不能享受保障性住房;再一方面,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其他财政,金融,税收等配套措施不力,导致房源数量少,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转变观念,出重拳组合拳解决住房建设问题。解决住房建设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保障住房体系。(评语:你第二段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建议你将第二段的内容进行拆分,直接提炼到对于各个分论点论证中的“缘由交待”中去,如此,能够让整个行文更为简洁、凝练,避免部分行文内容交叉现象的产生。这里的话,建议你去审读一下“电子垃圾回收与利用专题卷”的范文,其文体结构的呈现形式,建议以以后的练习能够多加效仿。)
制定并完善保障住房政策是完善保障住房建设体系的迫切需要。由于许多地方政策中,没有对经济适用房的建筑面积作出严格而明确的上限规定,许多开发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把经济适用房建得很大,以此来降低成本,然而对于城镇中低收入者来说根本买不起这么大的房子。各级政府要提高对保障住房的认识,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保障政策的顺利实行。(评语:行文主体方面,你一定要明确,对于此类以解决问题为主的申论文章,你需要重点彰显的是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需要你重点去突出措施论证,而比如说你在对于分论点一的具体论证中,缘由交待的内容都大大多过了具体的措施论证内容,如此显然是不合理的。)
加强监管及处罚力度是完善保障住房体系建设的必要举措。开着宝马奔驰去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透漏着寻租腐败问题,因此要拉起防护网,设立高压线,严厉处罚保障性住房分配中的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行为,坚决打击寻租腐败现象,同时通过不动产登记,增加民众参与的措施来保障住房分配的透明度。
保障资金投入是完善保障住房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评语:对于分论点三的展开论证,最好也能够在措施论证前,就分论点提出的缘由进行简要分析。)首先要增加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其他财政,金融,税收等配套措施。其次,政府应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按规定或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价格面向政府核定的保障对象出租、出售。
住房是保障民生建设的基础,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只有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增加保障资金的投入,加强监管及处罚力度的措施,加快完善保障住房体系,才能使居者有其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简评:这是一篇申论范文,整体而言,文章没有偏题,能够立足于题干信息进行论证,且你能够从宏观上洞悉申论作文的基本层次,围绕“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展开,体现了你一定的申论作文基础。但综合具体的行文内容而言,文章对于部分行文结构的细化处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希望你在以后的练习中,能够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