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据2015年8月中国《就业主力军就业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90后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687元,平均薪资高低与父亲的职业有关,父亲是公务员的人群的平均工资最高,相反,父亲是务农的最低。
【标准表述】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拥有同等学历和能力的背景下,毕业生仅仅因为父母不同而导致获得薪资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自然致使不少出身平民家庭者感叹怀才不遇。
二、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分配制度中,毕业生的收入分配和本人的才智、能力正相关。父母关系只能说明目前的社会分配和评价体系还充斥着权力和金钱的阴影,导致招考、就业、升迁、薪资等多个环节因劳动者血缘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别化待遇。
三、农村家庭出身毕业生失业率高,都从某种角度折射出社会阶层利益固化。很明显,社会阶层利益固化是一种马太效应,这种利益通过代际转移也是社会公平土壤不够夯实的体现,背后的原因则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部分权力滥用、资源分配不均等。要想改变家庭背景差异下毕业生不公平的就业现状,恐怕根子还在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以及地方本科院校要明晰办学定位等具体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上。
【具体措施】
第一,一方面需要从政策、制度层面来看。解决农村生源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就业机会较少、求职成本相对较高、就业歧视等问题;另一方面需加大力量打击部分领导干部大搞“子凭父贵”现象。
第二,最根本的要平衡城乡教育资源。拓展农村的孩子的特长、视野等发展方面,让他们每一阶段的升学过程享受到同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众多的农村孩子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