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现年71岁的运城市万荣县民众王宗正是当地的一名中学退休数学教师,由于小时候启蒙时学的是繁体字,日前听说西里街上有唐诗文化墙,于是兴冲冲前往欣赏,岂料却从中发现多达33处的错字,当中不少是简体字换繁体字的低级错误。王宗正认为:“西里街附近就有中小学,这样的错误会误导孩子们和市民,还影响城市的文化品位”。
【标准表述】
设立文化墙初衷是好的,但文化墙是一种公示性宣传,是供公众交流和学习的,应该使用简化字。即使是使用繁体字,文化墙的设立单位也应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以免误导大家。
太原市某地的文化墙就被曝出现了33处错别字,错别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耀眼,难免让这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文化墙”显得有些“没文化”,更让相关负责部门的工作淹没在公众的质疑声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继承、要发扬,作为传承载体的文化墙理应被鼓励修建,但文化的传承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能单凭修墙建亭就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去做,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传承作用,还会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措施】
相关部门对此一定要放平心态,多下功夫、多投精力,创新工作方式,将文化传播渗入城市建设的更多方面;另外,在设计制作文化墙时,要做到多考察、多讨论、多修改、多监督、多检查,不亵渎传统、不误导民众,排除“内毒”,让文化墙建设的“有里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