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链接】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目标。对于这一宏伟蓝图,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创新升级必定是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2015年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会议并部署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有市场的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
【热点评析】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对于已然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只能走上一条“转型发展”的制造业升级之路。正如会议所提出,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这就是要让“中国制造”更新换代、再上台阶,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如今,一直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局面。一些发达国家擎起“再工业化战略”的大旗,不仅积极打造一度被忽略的本国制造业,而且以更高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基础和依托,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而一些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力、物力成本上相较当下中国更有比较优势,也吸引不少资本和企业转移到这些国家。中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慢慢消失了。
随着以高铁动车组、核电等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屡有斩获,中国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潜力。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下,海外市场因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促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的必要之举,也是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面临主要任务是促进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技术改造作为依靠增量投入引导存量调整的投资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举措、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抓手。因此,需要做到:
一是发布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动力。
二是简化前期手续,推动并联审批,加快项目落地,研究推广对符合条件且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技改升级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
三要推进落实财税支持措施,创新中央财政技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技改升级的支持。
四是完善金融服务,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开展贷款重组,加大技改升级信贷投放,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同时,鼓励采用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融资聚智,突破技改升级难题。
简而言之,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做到加强指导、简化手续和做好保障,这必然要求相关部门坚决执行、全力作为,还需要政府更多以创新的方式,通过“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方式来融资聚智,解决技改升级难题;要求企业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抓好难得机遇、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制造”不仅是中国形象,更是中国力量。